
(1).記事的史官。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故 唐 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裡儒,莫不書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蕭資>序》:“閤門路鈴 蕭資 ,本書史也。”
(2).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顔延之<侍宴>》:“揆日粲書史,相都麗聞見。”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醒世恒言·劉小官雌雄兄弟》:“ 劉奇 對 對方 道:‘賢弟如此美質,何不習些書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昌齡藏書》:“﹝ 昌齡 ﹞性耽書史,築 謙益堂 ,丹鉛萬卷。”
“書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
指古代負責記錄曆史事件、掌管文書的官員或吏員。例如,晉代王嘉在《拾遺記·周穆王》中提到,周穆王巡行天下時“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宋代文天祥的《集杜詩·蕭資》序中也提到“閤門路鈴蕭資,本書史也”,進一步佐證了這類職務的存在。
曆史背景
唐代邊遠地區的“書史”和民間“裡儒”均需精通書法和文書管理,說明這一職位對文化素養的要求較高。
定義
泛指經書、史書等經典文獻。如南朝梁代江淹的詩句“揆日粲書史”和唐代韓愈《此日足可惜贈張籍》中“閉門讀書史”均以“書史”代指典籍。
文化應用
明清小說如《醒世恒言》中,人物對話提到“習些書史”,強調研讀經史對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詩詞及曆史記載,涵蓋“書史”的職能與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或官職制度,可查閱《拾遺記》《新唐書》等原始文獻。
《書史》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書」和「史」。
「書」的部首是「又」,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總筆畫是四畫。
「史」的部首是「口」,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總筆畫是五畫。
「書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書」指的是書籍、文獻,而「史」則表示曆史。結合起來,「書史」可以理解為書籍中的曆史内容,或是與書籍相關的曆史發展。
繁體字中的「書史」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拼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書」和「史」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形态如何,其意義和發音仍然是相同的。
1. 他熱愛讀書,特别是對于書史方面的研究感興趣。
2. 《史記》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書史著作。
1. 書館:指保存和提供書籍的場所。
2. 史學:研究曆史的學科。
3. 書法:藝術形式,用筆勾勒文字。
1. 曆書:指史書或曆史著作。
2. 文獻:指古代書籍或文件。
3. 書志:指對書籍的詳細記錄。
1. 典籍:指經典和典籍的總稱。
2. 小說:指虛構的故事性文學作品。
3. 傳說:指流傳的曆史事件或故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