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齊衰。《漢書·王莽傳中》:“封 王 氏齊縗之屬為侯,大功為伯,小功為子,緦麻為男,其女皆為任。”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齊縗之哭,若往而反。”
“齊缞”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與定義
讀作qí cuī(“缞”同“衰”),是“齊衰”的異體寫法,屬于中國古代“五服”喪制中的第二等級,用粗麻布制成,衣邊縫制整齊(區别于“斬衰”的毛邊)。
適用對象與等級
根據親屬關系親疏,齊衰服喪期分不同情況:
文獻記載
《漢書·王莽傳》提到“齊縗之屬為侯”,《顔氏家訓》中也有“齊縗之哭”的描述,表明其使用場景與禮儀規範。
與“斬衰”的區别
斬衰為五服中最重等級(如子女為父母服喪),用更粗麻布且不縫邊;齊衰次之,材質稍細且縫邊整齊。
注意: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儀禮》《禮記》等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齊缞》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使用,它是一個形容詞,形容名、姓或人物謹慎、儉約、節儉而不浪費的品性。
詞語"齊缞"由兩個部首組成,"齊"是"齊鳴旁",有3個筆畫,以及"缞"是"缶字旁",有9個筆畫。
《齊缞》最早出現在《論語·顔淵》一章中:“齊缞爾”,意為齊智慧,謙虛節儉。
在繁體字中,"齊缞"被寫作"齊綵"。
在古代,"齊缞"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說文解字》中,"齊"字被寫作"尐",意為小,而"缞"字被寫作"膏",意為脂肪。這兩個字在漢代後期逐漸改變,并被現在所使用的寫法所取代。
以下是一些使用"齊缞"的例句:
1. 他一向齊缞,以儉樸的生活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2. 這個家庭世襲為齊缞,代代相傳。
"齊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齊缞之德:指謙虛儉約的品德。
2. 齊缞之家:指注重節儉、有素居生活的家庭。
近義詞:賢謹、慎謹、節省、儉樸
反義詞:奢侈、浪費、鋪張、揮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