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録的意思、節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録的解釋

從整篇文字裡摘取重要的部分。 宋 蘇轼 《辨黃慶基彈劾劄子》:“當時蒙朝旨節録臺諫所言 惠卿 罪惡降下,既是詞頭所有,則臣安敢減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師弟相得》:“﹝ 焦弱侯 ﹞每歲必至吾家,留浹月,借觀書籍,時 焦 貧窶,至手自節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録”是“節錄”的繁體寫法,指從整篇文字中摘取重要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用法

    • 動詞:表示摘錄、選錄的行為。例如:“從報告中節録關鍵數據。”
    • 名詞:指摘錄後的片段文字。例如:“這篇文章的節録已整理成冊。”
  2. 曆史用例
    宋代蘇轼在奏折中提到“節録臺諫所言”,明代文獻也記載學者“手自節録”書籍,說明該詞在古代已用于公文與學術場景。

  3. 現代應用
    多用于學術、新聞等領域,強調精簡提取核心内容。例如整理訪談要點或引用文獻精華部分。

  4. 發音與近義詞

    • 拼音:jié lù(注音:ㄐㄧㄝˊ ㄌㄨˋ)
    • 近義詞:摘錄、摘要,但“節録”更側重選擇性提取。
  5. 注意事項
    大陸簡體通常寫作“節錄”,港澳台地區可能保留繁體“節録”。使用時應根據語境選擇合適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録

《節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節和録。

節,是一個獨立的字,拆分部首為⺖。它的五筆編碼是12221,總筆畫數為兩畫。節有時被稱為“草寫”或“字冠”,是有關植物的意思。

録,是一個獨立的字,拆分部首為金。它的五筆編碼是15451,總筆畫數為十三畫。録意味着記錄、記載、寫下。

《節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考證,《節録》最早出現在中國宋代薛昭藩的《保赤英方錄》,意味着記錄下來的草寫的内容。

在繁體字中,《節録》被寫作《節錄》。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節録》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具體的古文文獻沒有确切的資料來描述其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節録》的例句:

1.他通過解讀《節録》的内容,了解了古代文人的草書。

2.這本書是作者對曆史事件的精簡記載,《節録》内容詳實精确。

與《節録》相關的詞語有:

1.寫錄:記錄下來。

2.摘要:提取主要内容。

與《節録》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散文:散文是一種自由寫作的文體。

2.釋文:釋文是對古代文獻内容的解釋和闡述。

總結:

《節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節和録兩個字組成。節的意思是植物,録的意思是記錄。《節録》最早出現在宋代的《保赤英方錄》中。在繁體字中,它被寫作《節錄》。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情況不詳。一些和《節録》相關的詞語有寫錄和摘要,與其意思相反的是散文和釋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