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畏的意思、檢畏的詳細解釋
檢畏的解釋
謂拘謹檢抑。《新唐書·高宗三女傳》:“而主内與謀,外檢畏,終後世無它訾。”
詞語分解
- 檢的解釋 檢 (檢) ǎ 查:檢查。檢測。檢讨。檢舉。檢校(刼 )。檢修。檢索。檢察。 注意約束(言行):檢點(a.注意約束言行,如“參加宴會時連吃帶拿,太不檢檢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檢檢一遍”)。
- 畏的解釋 畏 è 怕:畏懼。畏難(俷 )。畏罪。大無畏。望而生畏。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後生可畏。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檢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基本釋義
- 拼音:jiǎn wèi
- 含義:指為人處事時表現出拘謹、克制和謹慎的态度,強調自我約束與收斂。該詞常用于描述性格或行為上的内斂特質。
出處與例證
- 文獻來源:出自《新唐書·高宗三女傳》:“而主内與謀,外檢畏,終後世無它訾。”
此句描述人物在參與謀劃時(内)積極,對外則保持克制謹慎(外檢畏),最終未受後世非議。
結構解析
- “檢”:本義為約束、檢點,如《說文解字》中“檢,書署也”,後引申為規範行為。
- “畏”:原指畏懼、敬畏,此處引申為謹慎、小心,如“畏友”指令人敬服的朋友。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更強調行為上的自我約束與态度上的審慎。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近義表達:類似“拘謹”“克己”,但側重内外态度的統一性。
“檢畏”是一個古典詞彙,融合了行為約束與心理謹慎的雙重含義,常見于史書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檢畏
檢畏(jiǎn wè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檢”和“畏”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檢”字的部首是木(mù),它由十一劃組成;“畏”字的部首是田(tián),它由九劃組成。
來源
“檢畏”一詞來源于古代的《詩經·秦風·無衣》,其中有一句:“采葛南山下,榆梁死者唯孫秋檢畏。”指的是孫秋年幼時喪父,母親為了避免嫂姑争奪家産,将孩子藏在榆樹梁上,孫秋由于害怕驚恐而不敢下來。從此,“檢畏”意為害怕膽怯、畏懼恐懼。
繁體
“檢畏”在繁體中稱為“檢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檢畏”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細節已逐漸模糊。
例句
1. 他因為“檢畏”,所以不敢面對困難。
2. 在即将演講的時候,她感到一陣“檢畏”。
組詞
檢點、查驗、畏懼
近義詞
懼怕、恐懼、害怕
反義詞
勇敢、大膽、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