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耧鋤的意思、耧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耧鋤的解釋

一種翻松土壤用的農具。 王祯 《農書》卷十三引《種莳直說》:“此器出自 海壖 ,號曰耬鋤。耬車制頗同,獨無耬鬥,但用耰鋤鐵柄,中穿耬之橫桄下,仰鋤刃,形如杏葉。撮苗後,用一驢,帶籠觜輓之。初用一人牽,慣熟不用人,止一人輕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過鋤力三倍。所辦之田,日不啻二十畝。今 燕 趙 間用之,名曰劐(呼鑊切)子。劐子之制,又少異於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耧鋤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翻松土壤的農具,其名稱和功能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耧鋤(拼音:lóu chú)是一種結合了播種工具“耧車”與鋤具特點的農具,主要用于松土、除草,而非播種。其結構類似耧車,但省略了播種用的“耧鬥”,改用鋤刃進行土壤耕作。

二、結構與功能

  1. 形制特點
    參考王祯《農書》記載,耧鋤的鋤刃呈杏葉形,鐵制柄部貫穿橫桄(橫梁),使用時由驢牽引,可深入土壤2-3寸,翻土效率是普通鋤具的三倍。
  2. 操作方式
    初期需一人牽引牲畜,熟練後僅需一人扶柄即可完成耕作,每日可處理約20畝田地。

三、曆史與地域應用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農具演變,可參考《農書》《種莳直說》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耧鋤》的意思

《耧鋤》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一種農具,用來耙平土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耧鋤》的部首是「耒」和「金」,字形結構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來源

《耧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文化,是農民在耕作過程中為了平整土地而使用的一種工具。

繁體

《耧鋤》的繁體字是「耬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耧鋤」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耧」和「鋤」的字形。例如,有時「耧」的上半部分會和「耒」相似。

例句

1. 農民們拿起耧鋤,努力耕作着他們的土地。
2. 這把耧鋤的鋒利度非常好,耕地效果很棒。

組詞

耧鋤犁、耧鋤車、耧鋤地、耧鋤工具

近義詞

鍁、耙、鋤頭、镢

反義詞

收割機、播種機、田園美化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