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shwater] 幾乎不含鹽的水
(1).含鹽分極少的水。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求那跋陀羅》:“乃隨舶泛海,中途風止,淡水復竭,舉舶憂惶。” 陸俊超 《驚濤駭浪萬裡行》:“大副同志!第一號淡水倉增加了半呎水!”
(2).見“ 淡水交情 ”。
淡水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淡水的核心特征是含鹽量低,不同标準定義略有差異:根據極高權威性資料,淡水指鹽分含量小于0.5g/L的水()。這類水包括天然水源如河水、湖水、井水、雨水等,可供人類直接飲用()。
2. 資源分布 全球淡水資源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3%(),主要分布在冰川、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其中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1%,凸顯其稀缺性()。
3. 引申含義 在文學或成語中,“淡水”可比喻缺乏曆練的人。例如“淡水之交”形容淺薄的交情,或形容人未經世事磨練()。
4. 其他特殊指代 部分地區将“淡水”作為地名使用,如台灣台北市的淡水區,曆史上曾是重要貿易港口()。
補充說明
淡水是指沒有明顯鹽味的水,常見于湖泊、河流和水井。淡水對于人類生活和生态系統的平衡至關重要。
淡水的部首是氵(水),總共有11畫。
淡水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淡”和“水”。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淡水”的意思。
繁體字寫作「淡水」,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淡水的寫法沒有明顯的變化。
1. 我們需要淡水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2. 這個湖泊的淡水資源非常豐富。
1. 淡水魚: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
2. 淡水湖:沒有明顯鹽味的湖泊。
3. 淡水河流:沒有明顯鹽味的河流。
清水、甘泉
鹹水、海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