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蓋。指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周郊祀樂章》:“告功圜蓋,受命雲壇。”圜,一本作“ 圓 ”。
“圜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圜蓋”指圓形的覆蓋物,通常用以象征天穹,屬于文學或祭祀語境中的比喻表達。例如《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周郊祀樂章》中記載:“告功圜蓋,受命雲壇”()。
二、讀音與字形
三、文獻出處與用法 主要見于古代祭祀文獻或詩詞,例如:
《周郊祀樂章》中“告功圜蓋,受命雲壇”一句,描述了通過祭祀向天(圜蓋)禀告功績的儀式場景()。
四、延伸說明
“圜蓋”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義,多用于描述天或祭祀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樂府詩集》《說文解字》等典籍。
圜蓋,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韻味的漢字詞彙。它是用來形容天空的清晰、廣闊和圓潤。圜蓋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部首是"囗",表示周圍的封閉空間,而筆畫則包含了15畫。盡管繁體字中的寫法稍有不同,但它們表達的意義是相同的。
這個詞彙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說文解字》。在古代,人們認為天空是一個巨大的圓蓋,覆蓋着整個地球。因此,圜蓋這個詞彙成為了描述天空之美的完美表達。無論是晴朗的蔚藍天空,還是夜晚的漫天繁星,都可以用圜蓋來形容。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圜蓋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石鼓文、篆書和隸書中,圜蓋的字形更為獨特、古樸。它的形狀更加簡潔,但仍然能夠準确地傳達出天空的廣闊和圓潤之美。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圜蓋在古代文學中的運用:
1. 凱風圜蓋淨無塵,會當淩絕頂。
這句詩出自杜甫的《登高》。詩人通過“圜蓋”來形容藍天廣闊、無盡的景色。
2. 萬水千山如火焰,黃河圜蓋勢磅礴。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人以“圜蓋”來描繪黃河浩渺壯觀的景象。
圜蓋也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進一步豐富其表達方式:
組詞:圜蓋蒼穹、圜蓋天空、圜蓋星河
近義詞:廣闊、遼闊、無邊無際
反義詞:狹窄、有限、拘束
總的來說,圜蓋是一個美妙而古老的詞彙,它通過簡潔的字形和富有想象力的意義,傳達出天空的廣闊和圓潤之美。它在古代文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形容大自然的壯麗景色。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圜蓋都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形容詞,讓我們心生敬畏和思考自然宇宙的奧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