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并的意思、殺并的詳細解釋
殺并的解釋
厮殺,火并。 宋 秦觀 《盜賊中》:“殺併徒伴及告獲它盜者,降除其罪。” 宋 李綱 《與呂安老龍圖書》:“散出榜文,厚賞以緻其頭首十數人,餘悉許其自歸;及自相殺併間,其黨與頗有攜散之意。”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并的解釋 并 ì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一齊,平排着:并駕齊驅。并重(恘 )。并行(妌 )。 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并且。 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并不容易。 并 ī 中國山西
專業解析
殺并(shā bìng)是一個古漢語軍事術語,指通過武力消滅并吞并敵方勢力,強調以戰争手段實現領土或權力的兼并。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釋義
- 核心含義:以武力征服并整合他方勢力,實現領土擴張或權力統一。
- 詞性:動詞性複合詞,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政治兼并行為。
- 例證:
《資治通鑒·漢紀》:“諸侯相殺并,強者兼地。”(指諸侯間互相攻伐吞并,強者兼并土地)
二、分字釋義
-
殺(shā)
- 本義:消滅、征伐。《說文解字》:“殺,戮也。”
- 引申:在軍事語境中特指武力征服,如《孫子兵法》“殺士三分之一”指殲滅敵軍。
-
并(bìng)
- 本義:合并、吞并。《廣雅·釋言》:“并,兼也。”
- 引申:指整合資源或勢力,如《史記》“秦并天下”即統一天下。
三、文獻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殺并”詞條,釋義為“攻殺吞并”,引《後漢書》用例:“群雄殺并,分割疆宇。”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注:此為官網鍊接,内容需訂閱訪問)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釋“并”為“兼并”,結合“殺”強調武力手段,如“殺并”多見于史書描述割據戰争。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出版分社
四、權威用例
- 《後漢書·劉焉傳》:“時涼州殺并,隴右糜沸。”(描述東漢末年涼州軍閥混戰兼并的局面)
- 《晉書·載記》:“胡羯殺并,中原闆蕩。”(指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攻伐吞并)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殺并”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研究、古籍譯注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軍事兼并含義。同義替代詞包括“吞并”“兼并”等。
網絡擴展解釋
“殺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ā bì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殺并”指厮殺、火并,即内部或群體間的激烈争鬥,甚至演變為暴力沖突。
2.詞源與文獻引用
- 宋代用例:
宋代秦觀在《盜賊中》提到“殺併徒伴及告獲它盜者,降除其罪”,指通過内部争鬥或舉報來減免罪行。
李綱的《與呂安老龍圖書》中記載,通過懸賞引發敵方“自相殺併”,以分化瓦解其勢力。
- 詩詞引用:
明代高啟詩句“豪氣服殺并州兒”中,“殺并”可能暗含争鬥制勝之意;清代劉岩的“盈乃與殺并”則引申為事物對立面的沖突。
3.結構與用法
-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上下結構,屬古漢語複合詞。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4.相關擴展
“火并”是“殺并”的近義詞,均指内部争鬥,但“火并”更強調突發性暴力沖突,而“殺并”可能包含策略性對抗。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口白緣北洗惼心璧房比肩并起避暑山莊不象草坪出恭除注疵咎對壘鳳屧夫匠乖親跪起還寃紅旗手畫斷花朶借春絜鈎金铙盡緻擊壤鼓腹積射據杖诳吓欄騎龍芽瞀亂梅花紙帳麪粉密法牧羊哀話衲僧跑腿沛雨甘霖疋夫疋婦青島青覽秦樹楚天啟手足入股掃把山岩燒煙煙首邱耍單竦魂駭目泰昊太平策踏謡娘同等瓦合之卒相見相遇纖媚攜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