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蛇的意思、長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蛇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山海經·北山經》:“ 大鹹之山 無草木……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長蛇》:“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羣走類,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3).喻指貪殘兇暴者。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長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唐 獨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長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參見“ 封豕長蛇 ”。

(4).古雜戲的一種。《魏書·樂志五》:“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以備百戲。”

(5).指 長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諸王自述》:“夫 長江 者,古號為長蛇, 湖北 為頭, 安省 為中,而 江 南為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蛇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礎釋義

“長蛇”指形體細長的蛇類,強調其形态特征。《漢語大詞典》釋為:“身體修長的蛇”,多用于描述蛇的自然形态或比喻延伸物。例:山間長蛇蜿蜒而行。

二、比喻義與引申義

  1. 兇險貪婪之喻

    源自成語“封豕長蛇”(大豬與長蛇),比喻貪婪暴虐之人或勢力。《左傳·定公四年》載:“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杜預注:“言吳貪害如蛇豕”。此典凸顯其“侵奪暴虐”的象征意義。

  2. 軍事陣型代稱

    古代兵書将迂回包圍的陣型稱為“長蛇陣”,首尾相顧如蛇形。《孫子兵法》研究提及此陣“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皆應”(參考《十一家注孫子》)。

三、文化意象

在詩詞中常寄托陰森可怖之感。如杜甫《北征》詩:“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長蛇水潦收”,以長蛇渲染戰亂險境(《杜詩詳注》卷五)。

用例參考

“長蛇封豕,薦食上邦。” ——《晉書·王導傳》

“長蛇衄巴漢,骥馬絕淮淝。” ——李白《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權威來源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長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 古代傳說中的異獸
    最早見于《山海經·北山經》,描述為一種身長百尋(古代長度單位)、毛發如豬鬃、聲音如敲梆子的巨蛇。晉代郭璞的注釋進一步強調其兇悍,稱其“飛群走類,靡不吞噬”。

  2. 比喻意義

    • 連綿有序的形态:因蛇身細長,常被用來形容排列整齊或連綿不斷的事物,如成語“長蛇陣”。
    • 兇殘暴虐的象征:南朝謝朓、唐代獨孤及等文人用“長蛇”暗喻貪婪殘暴的勢力。
  3. 古代戰術中的“長蛇陣”
    一種模仿蛇類攻防的陣法,特點為首尾呼應、靈活絞殺。破解方法需“揪其首、夾其尾、斬其腰”,通過分割戰術瓦解整體性。

  4. 其他釋義

    • 部分文獻指代長江(如《漢語辭海》);
    • 另有資料提到其為一種江河魚類,但此說法較少見。

注意:低權威性網頁中提到的“長蛇”指代醫學症狀(如帶狀疱疹),屬于現代引申用法,與傳統文化中的釋義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艾怨匾部超進差強人意傳袋瘁赧催稅村校書逮訊旦暮道友大市逗引餓夫遏豬泛階鳳額赙馬改轍感興勾芒徊徨鹘翅矯訛膠鬲之困激聒金星硯疚懷忌忮龃龊開墾克厲寬泰庫收袴纨雷動風行煉山黎元倫好洛妃啰唕莽漢媒證鳴局謀士女腳嘔心泮坼朋輩若鞮沈瞀石床收擇樹大根深四達文卷物斛小耗小酒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