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代的印章。篆體方正渾樸,布局謹嚴,風格多樣,與 秦 印并為後世取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漢 印皆方寸,今觀之差殊不等,豈人自為度,不必較以官尺耶?”
“漢印”指漢至魏晉時期流行的印章,是中國古代印章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對後世篆刻影響深遠。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特點:
漢印主要指西漢、東漢至魏晉時期的印章,以銅制為主,印文多采用缪篆(一種融合小篆與隸意的書體),布局方正嚴謹,風格渾厚質樸。
文字與書體
采用缪篆,筆畫簡約方正,方中帶圓,帶有隸書筆意,結構近于楷書,形體多呈方形(區别于秦篆的長形與漢隸的扁形)。
印文形式
章法布局
結構工穩嚴謹,虛實相生,筆畫間距均勻,整體呈現端莊厚樸、從容大氣的藝術效果。
漢印被視作印章藝術的巅峰,常與晉代書法、唐代詩歌并稱,其風格多樣(華麗雍容、古拙蒼茫等)成為後世篆刻家取法的典範。明清篆刻家更以“法秦宗漢”為創作準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印章圖例或技法,可參考《漢代官印高清精品集》等專業資料。
《漢印》是指印有漢字的印章。它是古代中國漢族的一種文化傳統,用于表示身份、簽名、鑒定等。憑借印章的權威性和個性化特征,漢印不僅是一種實用工具,也是一種文化象征。
《漢印》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印”,部首“氵”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印”表示印刷或痕迹的意思。
《漢印》的筆劃數為10畫。
《漢印》一詞源于古代的印章文化。在古代,官員或有地位的人常使用印章來證明自己的身份或給文件加蓋章。這種印章被稱為“漢印”。
繁體字“漢印”也用來指代漢字印章,表示古代中國文化。
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最早的漢字刻在甲骨上,曾是一種象形文字。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發展為筆畫的組合。古時候的漢字結構更加古樸和簡單。
小明把名字寫在了紙上,然後用漢印蓋在上面,表示這是他的文件。
老師在試卷上蓋上了自己的漢印,表示批改完畢。
組詞:英印(指用英文字母的印章)、金印(制作印章的材料為金屬的印章)。
近義詞:印章、圖章。
反義詞:書信(與印章形成對比,書信是用筆寫的文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