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晦澀。《新唐書·封敖傳》:“ 敖 屬辭贍敏,不為奇澀,語切而理勝。”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馮延登 ﹞為文苦思,尚奇澀。詩亦新巧可稱。”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 段成式 所作,效 韓 之題,反 揚 之意,雖流於奇澀,而不失典雅。”
“奇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來形容文章、詩詞或言辭等具有奇特且晦澀難懂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奇澀”多用于古代文學評論,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若需更多曆史例證,可參考《歸潛志》《四溟詩話》等古籍來源。
奇澀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複雜、難以理解、晦澀難懂等特點。
奇澀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水”,筆畫數分别是3畫和10畫。
奇澀是一個形聲字,其“奇”部分表意,表示不尋常、特殊、奇怪等;而“澀”部分表音,表示音近或諧音。
奇澀的繁體字是「奇澀」。
在古代,奇澀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寫法記錄,我們無法得知準确的古代寫法是什麼。
1. 這篇文章的用詞奇澀難懂,需要仔細品味才能理解。
2. 這幅畫的風格奇澀複雜,給人一種深奧的感覺。
3. 這位音樂家的作曲風格相當奇澀,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得到。
1. 奇特澀世:形容世界變幻莫測,玄奧難懂。
2. 法理繁澀:指法律、理論等内容難以理解。
3. 運用娴熟:形容技藝熟練、獨到。
1. 深奧:和奇澀意思相近,形容事物難以理解或理解需要一定深度。
2. 隱晦:指事物含義或表達方式不明顯,需要推敲思考才能理解。
3. 晦澀:和奇澀意思相近,形容事物難以理解或認識。
1. 簡單:與奇澀相反,指事物簡單易懂。
2. 明朗:指事物清晰、透徹,沒有複雜難懂的地方。
3. 淺顯:與奇澀相反,形容事物表達簡單易懂,不深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