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盛的意思、奉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盛的解釋

奉獻盛于器中的黍稷等祭品。《左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奉盛(拼音:fèng shèng)指古代祭祀時,将黍稷等祭品盛于器皿中并恭敬獻上的行為。這一行為常用于表達對神靈或尊長的敬意,并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二、詞源與出處

  1. 經典文獻:最早見于《左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意為通過獻祭潔淨的谷物,象征農事順利、百姓安居。
  2. 構詞解析:
    • 奉:表“奉獻、恭敬地給予”;
    • 盛:此處指“盛放祭品的容器”,引申為祭品本身。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盛這個詞是指敬奉、供養的意思。拆分部首是奉和盛,奉的部首是女,盛的部首是皿。奉的筆畫數是7,盛的筆畫數是11。奉盛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包括對神靈或高位者的敬奉以及對食物或飲品的供養。奉盛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在古時候,奉和盛這兩個字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奉盛這個詞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紅樓夢》中有句話:“又有了寶二奉盛。” 意思是寶二拿上了供品。 奉盛可以拆分成奉養、奉獻等詞組。與奉盛意思相近的詞有供養、敬奉、供奉等。而與奉盛意思相反的詞有亵渎、蔑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