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罰誓的意思、罰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罰誓的解釋

猶發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罰誓道:‘若負了大娘此情,死後不得棺殮。’”《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私下擺個酒盒,要 滿官人 對天罰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罰誓”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發誓時附加違背誓言的懲罰條款,強調承諾的嚴肅性和對後果的承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發誓時明确違背誓言後的懲罰措施,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道士發誓“若負此情,死後不得棺殓”,即用懲罰強化誓言的約束力。

二、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多見于明清小說,如《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中人物對天罰誓,體現承諾的莊重性。
  2. 強調責任:通過附加罰則(如不得善終、遭受報應等)表明對誓言的重視。

三、與普通“發誓”的區别

普通發誓僅表達決心,而“罰誓”額外包含違約後果的預設,例如“死後不得棺殓”等具體懲罰内容。

四、相關文獻例證

五、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學或仿古語境中,用以刻畫人物的決絕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罰誓》的意思

《罰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強行讓人發誓或許下誓言,常常伴隨着一種懲罰或威脅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罰誓》這個詞由“罒”和“言”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罰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宗教儀式。當時,為了确保人們誠實守信,罰誓這一手段常常被使用。

繁體

在繁體中,罰誓可以寫作「罰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罰誓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根據古代字典記錄,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䖓誓」。

例句

1. 當年那個地方很多地主都被罰誓在當地的神廟前保證不再剝削農民。

2. 這個懲罰是為了讓他罰誓不再做違法的事情。

組詞

罰款、發誓、懲罰、執行、承諾

近義詞

詛咒、宣誓、發誓、起誓

反義詞

寬容、寬恕、寬大、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