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 武帝 建德 三年鑄造的錢币。銅質,圓形方孔,篆書“五行大布”四字。《周書·武帝紀上》:“﹝ 建德 三年六月﹞壬子,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與布泉錢并行。”
“五行大布”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1. 北周時期的流通貨币(核心含義)
鑄造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銅質圓形方孔錢,篆書“五行大布”四字,屬于“北周三品”之一。該錢币以一當十,與布泉錢并行流通。其鑄造背景與北周抑制佛教勢力、加強經濟管控直接相關,通過貨币改革緩解土地和賦稅壓力。
補充特征:
2. 成語引申義(較少使用)
在部分文獻中,“五行大布”被引申為運用五行相生相克規律巧妙布局的抽象概念,強調事物間的動态制衡關系。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民間解讀,權威典籍中仍以貨币定義為正統。
提示:曆史文獻中99%的“五行大布”均指向北周錢币,遇到該詞建議優先結合貨币史背景理解。
《五行大布》是一個成語,意指根據五行學說布置事物或安排行動的行為。
《五行大布》的拆分部首為“亻”(人字旁)和“布”(巾字頭),拆分後的筆畫數為7畫。
《五行大布》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對自然界萬物相互關系的一種描述和解釋。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每個元素代表着不同的屬性和特性,相互之間可以相生或相克。
《五行大布》的繁體字為「五行大佈」。
古時候,《五行大布》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他根據五行的概念進行五行大布,希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行學說、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五行傳統醫學
五行布局、五行擺放
隨意安排、胡亂布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