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晦涩。《新唐书·封敖传》:“ 敖 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冯延登 ﹞为文苦思,尚奇涩。诗亦新巧可称。”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段成式 所作,效 韩 之题,反 扬 之意,虽流於奇涩,而不失典雅。”
“奇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文章、诗词或言辞等具有奇特且晦涩难懂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奇涩”多用于古代文学评论,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若需更多历史例证,可参考《归潜志》《四溟诗话》等古籍来源。
奇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复杂、难以理解、晦涩难懂等特点。
奇涩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水”,笔画数分别是3画和10画。
奇涩是一个形声字,其“奇”部分表意,表示不寻常、特殊、奇怪等;而“涩”部分表音,表示音近或谐音。
奇涩的繁体字是「奇澀」。
在古代,奇涩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没有具体的古代写法记录,我们无法得知准确的古代写法是什么。
1. 这篇文章的用词奇涩难懂,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
2. 这幅画的风格奇涩复杂,给人一种深奥的感觉。
3. 这位音乐家的作曲风格相当奇涩,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得到。
1. 奇特涩世:形容世界变幻莫测,玄奥难懂。
2. 法理繁涩:指法律、理论等内容难以理解。
3. 运用娴熟:形容技艺熟练、独到。
1. 深奥:和奇涩意思相近,形容事物难以理解或理解需要一定深度。
2. 隐晦:指事物含义或表达方式不明显,需要推敲思考才能理解。
3. 晦涩:和奇涩意思相近,形容事物难以理解或认识。
1. 简单:与奇涩相反,指事物简单易懂。
2. 明朗:指事物清晰、透彻,没有复杂难懂的地方。
3. 浅显:与奇涩相反,形容事物表达简单易懂,不深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