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拿,逮捕。 宋 葉適 《溫州州學會拜》:“今州郡不得與國拟,太守蓋鄉大夫之任也,然皆以錢穀、刑獄、搏擊、擒捽為職,不復肯顧教化禮樂之事。”
“擒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qín zuó,意為“捉拿、逮捕”。兩字均有“抓住”含義:“擒”指捕捉,“捽”意為揪住或抓住,組合後強調對目标的強制控制。
2. 出處與例句
出自宋代葉適《溫州州學會拜》:“今州郡不得與國拟,太守蓋鄉大夫之任也,然皆以錢穀、刑獄、搏擊、擒捽為職,不復肯顧教化禮樂之事。”
此處“擒捽”與“刑獄”“搏擊”并列,體現古代地方官員以執法鎮壓為主要職責的語境。
3. 使用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擒捽,音qín zuò,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捉拿攜帶走。它可以用于描述捕捉獵物、俘虜或敵人。
擒捽的部首拆分是手(扌)和舌(舌),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擒捽是一個古老的漢字,但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古代書法中常用的是繁體字「擒擢」來表示此意。
在古時候,擒捽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具體寫法請參考以下圖片:
他經過精心布局擒捽了敵人,成功地将其拘禁。
擒捽并不常用于組詞,但可以根據擒捽的意思衍生出一些相關詞彙,例如:擒拿、捉拿、俘虜等。
近義詞包括擒拿、捉拿、俘獲等,它們都表示逮捕或抓住。
擒捽的反義詞可以是釋放或逃脫,即放掉或跑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