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黜的意思、流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黜的解釋

猶流貶。《三國志·吳志·孫亮孫晧等傳論》:“ 晧 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黜,漢語複合詞,由“流放”與“黜免”二義組合而成,指因罪被朝廷流放并剝奪官職的刑罰。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點:

  1. 詞義解析

    “流”指将罪犯遣送至邊遠地區,屬古代“五刑”之一;“黜”意為貶斥、罷免官職。二者連用體現古代對官員犯罪的雙重懲處,既剝奪政治身份,又實施地理隔離。例如《宋史·刑法志》載“官吏犯贓,多流黜嶺南”,即指此類刑罰。

  2. 曆史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法典,《唐律疏議》規定“流三千裡,黜為庶人”,宋元時期多用于懲治貪腐官員。明代《大明律》細化流黜等級,按罪行輕重劃分不同流放距離與官職剝奪程度。

  3. 文化語境

    古代文獻中常與“徙邊”“削籍”等詞互文,如《資治通鑒》注“流黜之刑,所以儆百官”,反映其維護官僚體系廉潔性的政治功能。清代逐漸被“發遣”“革職”等表述取代。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漢語大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國家圖書館《二十四史》全文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流黜”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iú chù,含義為流放和貶谪,屬于古代對官員的懲罰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詞由“流”(流放)與“黜”(罷免、貶退)組合而成,表示将人驅逐到邊遠地區并免除官職。例如《三國志·吳志·孫亮孫晧等傳論》中提到,孫晧濫用刑罰導緻“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即因刑罰嚴酷被處死或流放貶谪的人數極多。

  2.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古代政治鬥争或刑罰,如官員因觸犯權貴、政敵排擠等被流放并革職。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為“流貶”,反義詞可對應“擢升”“召回”等。

  4. 權威性參考
    該詞在《三國志》《漢典》等古籍及現代詞典中均有記載,但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那其主義巴鬥跋扈百福具臻報知罼圭步哨顫聲陳炯明熾燎沖漠無朕忩忙調布抵近射擊發調法蘭克王國反轉片風車雲馬分水嶺拂拂嬌高處骨鲠之臣過手貨海城含穎華采護工昏湎角糉金較謹廉激賞曠墜磈磊籬根枚紀門生天子目蓮鳥篆逆拂農殖毰毢挈臯清視屈缭日曆順和順口開河輸送天候天筭庭審舃鹹外胎完德無妨伍濃無煙夏籥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