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得計。計謀成功。《孫子·計》:“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張預 注:“籌策深遠,則其計所得者多,故未戰而先勝。” 宋 曾鞏 《請減五路城堡劄子》:“故敵雖萬變,塗雖百出,而形勢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故用力少而得算多也。”《宋書·武帝紀中》:“遂使席上靡款懷之士,閫外無自信諸侯,以是為得算,良可恥也。” 清 傅維鱗 《明書·亂賊傳·滿四》:“大學士 商輅 亦言 忠 等佈置得算,可無虞也。”
“得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别,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核心解釋
指計謀成功或策略得當,最終獲得滿意的結果。例如《孫子·計》中提到“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強調戰前周密籌劃的重要性。
延伸含義
現代用法中,也可泛指通過計算或規劃取得利益,如“得算着差旅費花多少”(日常財務場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孫子兵法》《宋書》等古籍或詞典釋義來源。
《得算》是一個成語,意為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滿足了預期的目的或願望。
《得算》的拆分部首是“彳”和“言”,其中“彳”表示走,而“言”表示語言。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得算》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浒傳》中,其中一句話是:“既然插嘴,何必得算。”意指既然插嘴了,就不必計較。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且成為人們常用的口語表達。
《得算》的繁體字為「得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定差異。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候的寫法為「得散」,表示結果的實現或者計算的完成。
1. 他終于得算成功了,感到非常欣慰。
2. 經過多次努力和奮鬥,他得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得意、得勝、計算、結果
心滿意足、如願以償、得兒意、高興
不如意、未得、失望、不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