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濆激的意思、濆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濆激的解釋

噴湧沖擊。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三川震》:“畦汲而灌者,必衝盪濆激以敗土石。”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上臨千仞之盤薄,下有驚湍之濆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濆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描述水流噴湧、激蕩的動态景象,常用于描繪江河、泉水等因受阻或落差而産生的洶湧澎湃之态。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水勢噴湧激蕩

    指水流受外力(如岩石阻擋、地勢陡變)影響,突然向上噴發或激烈翻騰的狀态。

    例:泉水自岩縫中濆激而出,聲如雷鳴。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依據:該詞典明确将“濆激”釋為“噴湧沖擊”,強調水流的爆發性與沖擊力。

  2. 引申為情緒或氣勢的激烈迸發

    在文學語境中可比喻情感、言辭等如激流般洶湧強烈。

    例:其文辭濆激,飽含憤世之慨。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依據:詞典收錄此詞,并注明其比喻義“形容情緒激昂”。


二、字義溯源


三、典籍用例

  1. 《後漢書·張衡傳》

    “揚芒熛而绛天兮,水泙濞而濆激。”

    注:此處以“濆激”形容水勢洶湧沖天之勢,印證其原始水文意象。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宋代王安石《送吳顯道》詩

    “飛雪濆激射眸子,蛟龍盤拏古殿脊。”

    注:以“濆激”喻風雪狂暴如激流噴濺,擴展至自然現象的激烈動态。

    來源:《王荊文公詩箋注》(李壁注)


四、近義辨析


五、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
  4. 《後漢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1965年。
  5. 《王荊文公詩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注:因專業詞典資源多需訂閱訪問,此處提供文獻名稱及出版社信息,确保來源可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濆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水流噴湧沖擊的現象,常用于描述湍急水流的劇烈運動狀态,如宋代歐陽修《黃楊樹子賦》中"下有驚湍之濆激",生動展現了水流在險峻環境中的沖擊場景。

  2. 讀音注意 拼音存在兩種記載:标注為fèi jī,而均标注為pēn jī。根據多數文獻的記載及《漢語大詞典》規範,建議以pēn jī為主要讀音,可能因古音異讀或版本差異導緻不同注音。

  3. 典籍用例 唐代柳宗元在《非國語上·三川震》中運用該詞:"畦汲而灌者,必衝盪濆激以敗土石",通過"濆激"強調人工灌溉時水流對土石的沖擊破壞力,體現其物理動态特征。

  4. 構詞解析 由"濆"(水邊/湧起)和"激"(水勢受阻後迸發)組合而成,二字疊加強化了水勢的洶湧特性。特别解析了"激"字單獨含有"震蕩而湧"的核心語義。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尤其注意其多用于描寫自然水勢或借喻社會動蕩的場景。欲考證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提供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楮白啖白疊布表墓跛倚不系之舟餐柴側傾傳飯盜鈴道止得到等量齊觀滌滌抵命二二虎虎發轫之始法無二門鳳管鸾箫改化懷材抱器黃頰魚揮發油踐極佳制季報譏關居身可憐見口水戀奶蠡見亂主眊悖門閲門卒螟螣名重一時蓦山溪内寄生炮食偏跛平列強加于人淺量起價欽仰三尺之木散絕三牢三幼山稅神谕實詞樹類順溜紙特識提掖蕪駁無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