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漏的意思、清漏的详细解释
清漏的解释
(1).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 南朝 宋 鲍照 《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明 杨慎 《斋房春夕》诗:“隐隐闻清漏,迢迢出 建章 。”
(2).借指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词语分解
- 清的解释 清 ī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专业解析
"清漏"是一个具有典雅韵味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
本义:清晰的漏壶滴水声或借指时间
- "漏"指古代计时工具"漏壶",通过滴水计量时间。"清"形容声音清脆或环境清幽。因此"清漏"字面指漏壶在寂静环境中发出的清晰滴水声,常引申代指夜晚或特定的时间刻度。
- 例证: 唐代诗人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有"促漏遥钟动静闻"之句(虽非直接用"清漏",但意境相通),描绘更漏之声。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九重春色醉仙桃"一诗中亦有"五夜漏声催晓箭"之句,体现漏声报时之意。
-
引申义:深夜、夜晚
- 因漏壶滴水声在寂静的夜晚尤为清晰可闻,"清漏"常被用作深夜或夜晚的雅称,带有清冷、幽静的氛围。
- 例证: 宋代词人贺铸《清平乐·阴晴未定》中有"可怜清漏迢迢"之句,即以"清漏"指代漫漫长夜。
-
比喻义:流逝的光阴、时光
- 漏壶滴水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清漏"因而可比喻为光阴、时光,带有珍惜时光或感叹时光飞逝的意味。
- 例证: 此意虽较少直接见于单句,但在古典诗文中对"漏"的运用常暗含时光流逝之叹,如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虽未直言"漏",但珍惜春宵即珍惜时光之意相通。
"清漏"一词融合了具体的计时器物之声(清晰的漏声)、特定的时间概念(深夜)和抽象的时间意象(流逝的光阴),是汉语中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常见于古典诗词文赋,用以营造清幽意境或抒发时光感慨。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之一,对"清漏"一词的释义综合了其本义和引申义。
-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 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侧重古代文献中的词汇释义和用例,对理解"清漏"在古文中的具体运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全唐诗》、《全宋词》数据库 - 通过检索这些大型古典诗词数据库,可以找到"清漏"及其相关意象(如"漏声"、"夜漏"等)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实际运用例证,印证其含义和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清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
基本含义
指清晰的滴漏声。古代用漏壶滴水计时,因此“清漏”常用来描述漏壶滴水的声音,例如:
-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 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里的“清漏”既指计时器的声音,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引申含义
可借指时间本身。例如: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此处通过“清漏移”比喻时间推移,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
文学用法
在古典诗词中,“清漏”多用于营造静谧、孤寂的意境,如明代杨慎《斋房春夕》中“隐隐闻清漏,迢迢出建章”,通过声音的细微描写增强画面感。
总结来看,“清漏”兼具具体(滴漏声)与抽象(时间)双重意象,是古代文学中体现时间感知的典型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避俗趋新不痛不痒蚕官惨冽常居舂容醇化翠钿大理单行綫道乡登建地财渡荒非行讽读忿憾分虎分歧纲柄宫祠冠组柜上国际主义鼓徵昊天不吊洪惠黄金瓜惶慄黄癣讲閲僭攘贱息巾笈锦砂击中科车旷卒缧绁厖杂满目凄凉明日黄花拟肘偏要气局穷奸极恶桑苎经慎惜所伤铁瓮抟抟望夫云王媚顽抗委武无拘无缚相将相篮习惯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