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錢漕的意思、錢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錢漕的解釋

即錢糧。因稅米多漕運至京,故稱。《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如今東南各省……均係財賦之區,錢糧釐稅,歲入以數千萬計。然而錢漕有積欠,釐金有中飽。”參見“ 錢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錢漕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由“錢”和“漕”兩部分構成。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特指國家向民衆征收的兩種賦稅形式:錢币與漕糧。其中“錢”指代以貨币形式繳納的田賦,“漕”原指水路運輸,後引申為通過運河運送的實物稅糧(《漢語大詞典》第12卷,商務印書館,2020年)。

在清代賦稅制度中,錢漕是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州縣官員需将錢漕征收數額“造冊申報”,征收标準按土地肥瘠程度分為九等,其中漕糧部分需經大運河運往京師,稱為“漕運”(中華書局《清史稿校注》,2008年)。這一制度直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漕運廢止後逐漸改為折銀征收。

曆史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錢漕”一詞的構詞法屬于并列式複合詞,折射出中國古代賦稅“銀糧兼收”的雙軌制特征(中華書局,1999年)。現代研究中,清華大學曆史系教授李伯重曾以江南地區錢漕數據論證清代財政體系的運作機制(《江南的早期工業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錢漕”是古代中國財政體系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1.基本定義

錢漕即“錢糧”,是古代賦稅的統稱,主要指以貨币(錢)和糧食(漕米)形式征收的稅賦。其中“漕”特指通過水路(漕運)将稅糧運輸至京城或指定倉庫的體系。

2.曆史背景

3.實際應用

4.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漕運制度或具體曆史案例,可查閱《清史稿》或經濟史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力安宜百伎八面駛風包括寶佩博咨儳岩初服出去渡江楫敦煌飯飶樊素風宣份子府公共居拐子馬陣家常便飯奸私簡允記諜鏡屏禁足踽踽撩天立規矩梨萌流遞柳綠路霸祿蠹門箋門啟訬婧墨娥樸僿錢號七起八落拳擊蜷局失寐事術十鑽碩材淑旗溯測隨風荪美天衡天下為家讬書吐絢望佯文虎章限制歊歊斜刺裡撷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