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騃的意思、驕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騃的解釋

謂兒童天真可愛而不懂事。驕,通“ 嬌 ”。 明 王世貞 《過故陸虞部第有感》詩:“歸來見兒豎,驕騃不能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驕騃”屬于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構字法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訓诂角度 “驕”從馬喬聲,《說文解字》釋為“馬高六尺為驕”,本義指高大的馬,引申為傲慢自大。“騃”從馬矣聲,《玉篇》注“愚也”,本義指馬匹遲鈍,後泛稱愚昧無知。《漢語大詞典》将二字組合釋作“謂愚頑而驕縱”,準确捕捉了複合詞的雙重語義特征。

二、文獻語用特征 《全唐文·卷二百七》載:“驕騃之性,每縱逸而亡檢”,此處形容權貴子弟驕縱無度的品性。宋人筆記《容齋續筆》評述:“武夫得志,多驕騃淩士”,展現武官跋扈愚魯之态。明清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二回用“驕騃頑童”描寫頑劣子弟,印證該詞在口語文獻中的使用。

三、詞義演化脈絡 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考證,該詞在魏晉至唐宋時期多用于史傳類文獻,明清逐漸轉入通俗文學。現代漢語中已鮮見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社會階層關系、人物品評體系時仍具重要語料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驕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兒童天真可愛但不懂事的狀态,帶有嬌憨、稚氣的意味。其中“驕”通“嬌”,表示嬌嫩、嬌氣;“騃”讀作“ái”,本義為癡愚,此處引申為孩童的懵懂。

  2. 用法與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如明代王世貞《過故陸虞部第有感》中“歸來見兒豎,驕騃不能馴”,通過“驕騃”刻畫孩童天真頑皮、難以管束的形象。

補充說明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研究古漢語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愛惜暗戀百帕保和儤值禀請剗刻車把勢沉痼自若赤芍春鋤粗荦貳猜返路馮歡铗官衫貴職害夏寒鹭黃絲忽睨火裡赤繭犢翦伐焦乾角箫竭能進樂廄肥九品蓮台君山具脩開基立業寇虣膋芗率導呂端大事不糊塗冥沒磨牙症囊頭彷摹叛軍蓬心前件氣貫長虹窮城期戰去後三重三桓食少事繁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聽水響委絕巍峙甕聲吳大皇帝屋頭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