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兒童天真可愛而不懂事。驕,通“ 嬌 ”。 明 王世貞 《過故陸虞部第有感》詩:“歸來見兒豎,驕騃不能馴。”
“驕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兒童天真可愛但不懂事的狀态,帶有嬌憨、稚氣的意味。其中“驕”通“嬌”,表示嬌嫩、嬌氣;“騃”讀作“ái”,本義為癡愚,此處引申為孩童的懵懂。
用法與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如明代王世貞《過故陸虞部第有感》中“歸來見兒豎,驕騃不能馴”,通過“驕騃”刻畫孩童天真頑皮、難以管束的形象。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研究古漢語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驕騃》(jiāo ái)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負過高的性格特點。
《驕騃》的部首拆分為馬(mǎ)和敖(áo),總共有14畫。
《驕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杜甫的詩作《悲涼賦》中,後來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驕騃》的繁體字為「驕騃」。
在古時候,驕騃可以被寫作「驕愳」或者「驕剴」。
他的得意外貌和目中無人的态度讓他變得驕騃無比。
驕傲 自負 自大 目中無人
狂傲 傲慢 自高 自傲 高傲
謙遜 謙和 謙虛 謙讓 謙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