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說中的無角青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乘遊龍飛鳳之輩,駕以青螭。”
(2).喻盤屈的樹身。 唐 皮日休 《公齋四詠·小桂》:“稜層立翠節,偃蹇樛青螭。”
(3).宮殿佛寺陛階上刻鑿的飾物。因常用指宮殿、佛寺。 唐 王勃 《遊廟山賦》:“懷妙童與真女,想青螭與碧鸞。”
(4).碑碣上的螭頭裝飾。因借指碑碣。 唐 羅隱 《經耒陽杜工部墓》詩:“ 屈原 宋玉 鄰君處,幾駕青螭緩鬱陶。”
“青螭”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學和神話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拆解
神話意象 青螭常被描述為青色無角龍,屬水族神獸,與蛟、虬等并列。如《楚辭·九章》有“駕青虬兮骖白螭”,可見其作為仙獸坐騎的文學形象。
文學比喻
文化寓意 青螭融合了龍的神聖性與青色代表的自然生命力,在傳統文化中兼具威嚴與靈動之美,常見于詩詞、書畫、建築裝飾,體現對天人合一的追求。
若需更具體的文獻例證或藝術表現分析,建議提供上下文或查詢古籍數據庫。
《青螭》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青色的神龍。
根據該字的結構,可以将其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青」和「蟲」。其中,「青」是左邊的部首,「蟲」是右邊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青螭》的總筆畫數為18畫。
《青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神話傳說。據說,螭是傳統上用來指代神龍的一種,而青色則代表着神秘和高貴。因此,「青螭」這個詞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神秘且高貴的青色神龍。
「青螭」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青螭」,部首和筆畫數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青螭」可能存在一些變體。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關于「青螭」的古代寫法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
1. 他身披青螭戴着神秘的青冕,看起來像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龍。
2. 在傳統文化中,青螭被視為是龍族中的高級存在。
1. 螭魅:指神秘恐怖的形象。 2. 青龍:指青色的神龍。
1. 青龍 2. 青色的神龍
1. 黑龍 2. 白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