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得的意思、何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得的解釋

怎能;怎會。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 唐 杜甫 《最能行》:“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 屈原 宅?” 明 胡應麟 《詩薮外編·周漢》:“四人東南西北,原非同氣弟昆,何得懸合若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何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反問否定
    用于質疑某事的合理性或可能性,常見于古漢語或書面語。

    • 例1:三國·嵇康《答向子期難養生論》——“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身居高位怎能不驕傲?處于圓滿狀态怎能不溢出?)
    • 例2:《晉書》——“人非堯舜,何得每事盡善!”(普通人怎能事事完美?)
  2.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可見于仿古語境或成語。例如:“何得輕言放棄?”(怎可輕易放棄?)。

結構分析

相關詩句

杜甫《最能行》中曾用:“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若說此地沒有人才,怎會有屈原的故居?)。

“何得”通過反問表達對事件合理性的質疑,多用于強調不可能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否定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何得的意思

何得是一個成語,意為“怎麼得到”、“如何獲得”。它用來問詢事物的來源或獲得的途徑。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何的部首是人,得的部首是彳。何得共有8個筆畫。

來源

何得最早出現在《論語·雍也》一章中,原句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後有人将其引申為“知道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進而衍生出今天的用法。

繁體

何得的繁體字為何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何得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不明白這個消息究竟是從何得來的。

2. 他不知道這本書是何得到的。

組詞

何必、何苦、何如、何時、何處

近義詞

怎樣、如何

反義詞

如何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