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江市 。曆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 清 吳偉業 《贈馮讷生進士教授雲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别來幾夢 南徐 客。”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遊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遊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 宋 蘇轼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裡》,他年故事紀 南徐 。”
“南徐”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
地理位置
東晉時期僑置徐州于京口城(今江蘇省鎮江市),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正式改稱“南徐州”,簡稱南徐,管轄範圍包括今鎮江、常州、無錫一帶,隋朝開皇年間廢除該行政區劃。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客廣陵》中寫道:“樓頭廣陵近,九月在南徐”,即指鎮江地區。
指南朝梁的徐君蒨,字南徐。
人物特點
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南徐”的其他含義(如軍事術語、文學意象),但缺乏明确曆史依據,建議以高權威性資料為準。
《南徐》是一個成語,含義是指指對一個地方、某種情況的深刻理解和熟悉。形容人對某一方面的知識或經驗有着特别的了解和掌握。
《南徐》由兩個漢字組成:
《南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原文為“此言得之,願聞其詳。言之自徐、南,情周ZX滿。”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
《南徐》的繁體字為「南徐」,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對于《南徐》這個成語,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他對于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非常了解,真可謂是南徐之人。
組詞:“南徐”一詞本身就是兩個字的組合,沒有其他與之相關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南徐”指的是對某一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熟悉,與其意思類似的成語有“熟悉門路”、“了如指掌”等。
反義詞:“南徐”的反義詞可以是“不熟悉”、“對某方面毫無了解”等表達相反意思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