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兩頭馬的意思、騎兩頭馬的詳細解釋
騎兩頭馬的解釋
猶騎牆。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一折:“你既歸 漢 ,便當背 楚 ,卻騎不得兩頭馬的。” 朱光潛 《我是怎樣學起美學來的》:“在這樣‘騎兩頭馬’的生活中我也吸取了一點有益的教訓,就是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
詞語分解
- 騎的解釋 騎 (騎) í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騎馬。騎射。騎兵。騎者善堕(經常騎馬的常會掉下馬來;喻擅長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緻失誤)。 兼跨兩邊:騎縫蓋章。 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坐騎。 騎兵,亦
- 頭馬的解釋 馬群或馬幫中領頭的馬。《新唐書·回鹘傳下》:“畜,馬至壯大,以善鬭者為頭馬,有橐它、牛、羊。”
專業解析
“騎兩頭馬”是一個漢語俗語,其核心含義指同時支持或依附對立的雙方,試圖兩面讨好,最終因立場搖擺而陷入困境。該表達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強調這種行為的不明智和危險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面義與比喻義
- 字面想象: 源于人試圖同時騎在兩匹背向而馳的馬背上。馬匹朝不同方向奔跑時,騎手無法同時控制,極易被撕裂或摔落。
- 比喻義: 比喻人在矛盾沖突的雙方之間采取模棱兩可的态度,既想讨好這邊,又不想得罪那邊,企圖從中漁利或規避風險。這種投機行為往往導緻雙方都不信任,最終落得裡外不是人,甚至招緻禍患。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騎兩頭馬”指“比喻搖擺于對立雙方之間,企圖投機取巧”。此釋義點明了其投機性和在矛盾中搖擺的本質。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直接收錄該俗語,但其對類似表達“腳踏兩隻船”的釋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面都保持聯繫”)可作重要參照,兩者在核心語義上高度一緻,均指在對立關系中試圖兼顧雙方。
三、使用語境與後果
- 典型場景: 常用于描述政治鬥争、商業競争、人際糾紛或立場鮮明的争論中,某人或某方試圖在敵對陣營間周旋。
- 隱含風險: 該詞強烈暗示這種行為難以持久,且風險極高。一旦雙方識破其意圖或矛盾激化,騎牆者往往成為首先被犧牲或攻擊的對象,正所謂“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道德評價: 含有對缺乏原則、見風使舵行為的批評,認為這是缺乏誠信和擔當的表現。
四、近義表達辨析
- 腳踏兩隻船: 更側重同時維持兩種不能并存的關系(如感情、職業),適用範圍略廣。
- 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強調遲疑不決的狀态,但未必涉及故意投機。
- 牆頭草,隨風倒: 強調立場不堅定,完全根據勢力強弱改變态度,與“騎兩頭馬”的主動投機性略有不同。
- 左右逢源: 本為中性或褒義,指處事圓滑、得心應手,但在特定語境下可帶貶義,接近“騎兩頭馬”,需注意區分。
總結
“騎兩頭馬”是一個生動且批判性強的漢語俗語,深刻揭示了在根本對立的力量間試圖投機取巧的荒謬性與危險性。它警示人們應秉持原則,明辨是非,避免陷入看似取巧實則自困的境地。
網絡擴展解釋
“騎兩頭馬”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比喻在矛盾或對立的兩方之間周旋、投機取巧,無法堅持明确立場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同時騎兩匹馬”,引申為試圖兼顧兩個相互矛盾或對立的方面,暗含無法專注或決策猶豫的負面含義。
核心解釋
-
兩面讨好
指在利益沖突的雙方之間搖擺,試圖同時取悅兩者。例如:元代《氣英布》中提到“既歸漢,便當背楚,卻騎不得兩頭馬”,強調立場不堅定的矛盾。
-
投機取巧
明代《千百年眼》批評儒家學派“出不成其出,處不成其處”,用“騎兩頭馬”諷刺表面迎合而實際缺乏原則的行為。
-
猶豫不決
現代用法中,也可形容在重要決策時因權衡利弊而無法果斷行動,如朱光潛提到學術研究需避免“騎兩頭馬”的态度。
使用場景
- 立場模糊:用于批評政治、人際交往中立場不堅定的行為。
- 學術研究:比喻同時涉足多個領域卻缺乏深入,如“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的反思。
- 道德争議:形容在是非問題上左右逢源的投機心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騎牆、首鼠兩端、模棱兩可。
- 反義詞: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立場鮮明。
“騎兩頭馬”通過生動的比喻,揭示了在矛盾中試圖兼顧兩端的不可行性,強調明确立場的重要性。其用法涵蓋從古代政治到現代生活的多種場景,具有警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塝田包背裝本該鄙計畢生不歸事岑牟穿蠹錯認顔标戴孝誕姿登跻典訓疊穎風骨峭峻符劾革濁公園貴獻合謀緩不濟急晃搭黃屋徽商火戲煎擾泾清渭濁禁甲糾軍九重閣開路牢牢禮寵呂公車率古率志民訛木神乜斜判析鉟铤起見勸耗商皓設廚射利沈心靜氣束手就殪輸心司空見慣絲絃天狐髫秀團組織馱家亡魂喪膽完善說文譽霞采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