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班牙的意思、西班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班牙的解釋

西南歐國家。位于伊比利亞半島。臨地中海和大西洋。面積5048萬平方千米。人口3914萬(1994年)。首都馬德裡。地形以高原為主。大部分地區為地中海氣候。經濟較發達。工業體系較完整。農産中油橄榄、柑橘和葡萄産量居世界前列。旅遊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西班牙是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其國名在漢語中的表述源于古代腓尼基語"Hispania"的音譯轉化。《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南歐國家,位于伊比利亞半島,首都馬德裡",《辭海》則從詞源學角度指出該名稱承載着"野兔栖息地"的原始語義,反映古代地中海文明對這片土地的認知。

從地理概念分析,西班牙領土涵蓋伊比利亞半島84.7%的面積,西接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和2個自治市,這種行政架構既保留曆史形成的文化多樣性,又體現現代國家的治理體系。國家地理數據庫顯示其國土面積達505,990平方公裡,是歐盟國土面積第三大國家。

曆史維度上,西班牙曆經羅馬帝國、西哥特王國、阿拉伯統治等多個時期,1492年完成"收複失地運動"後建立統一王朝。國家曆史研究院檔案記載,這一時期形成的殖民帝國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拉丁美洲約有4.8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與此直接相關。

文化特征方面,西班牙擁有聯合國認定的49項世界文化遺産,弗拉門戈舞蹈、鬥牛傳統、畢加索繪畫構成其文化标識的三重維度。根據世界文化遺産官網統計,其曆史遺迹數量僅次于意大利和中國,阿爾罕布拉宮、聖家堂等建築傑作展現多元文明交融的獨特風貌。

現代西班牙作為歐盟成員國,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十四位(世界銀行2024年數據)。旅遊産業貢獻GDP的12.5%,年接待遊客量持續突破8000萬人次,旅遊局年度報告顯示"朝聖之路"等文化旅遊線路近年增長率達18.7%。

網絡擴展解釋

西班牙(西班牙語:España,英語:Spain)是歐洲西南部的主權國家,其名稱含義及國家概況如下:

一、詞源與名稱由來

西班牙的國名來源有兩種主流說法:

  1. 曆史王國說:源于15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斯帕尼亞王國”(Hispania),英語和荷蘭語在演變中簡化發音為“Spain”。
  2. 語言文化說:可能來自希伯來-腓尼基語的“埋藏”或“財富”,因古代該地區盛産金、銀、銅等礦産。

中文名稱“西班牙”是音譯自其英語名“Spain”。


二、國家概況

  1. 地理位置
    位于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鄰葡萄牙,東北接法國和安道爾,北臨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巴利阿裡群島、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及北非的休達、梅利利亞兩座自治市。

  2. 自然特征

    • 面積約50.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7800公裡。
    • 地形以高原為主,多山脈。
  3. 人口與語言

    • 人口約4673萬至5000萬,首都馬德裡。
    • 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卡斯蒂利亞語),全球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僅次于英語。

三、曆史與經濟

  1. 曆史沿革

    • 中世紀多個王國并立,1492年完成統一并開啟大航海時代,建立全球殖民地,成為首個“日不落帝國”。
    • 1588年“無敵艦隊”戰敗後逐漸衰落,1978年确立君主立憲制。
  2. 經濟地位

    • 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歐盟和北約成員國,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GDP全球第13位)。
    • 農業以油橄榄、柑橘和葡萄聞名,旅遊業為經濟支柱之一。

四、文化與社會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地理資料或西班牙政府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褒義詞陂鄣不飽和烴蔡屣延才殘年餘力參注曹大家長铗稱心快意宸掖楚咻出證帶鐍打麥第主逢賢把贈羹湯孤經絕句谷類作物還辟浩淼橫泛紅傘畫鄣籛铿節量京饷金石樂九容匡俗濟時跨有毛角沒腳海梅霖判命漂搖草瓶夥巧計侵罔熱擴散钐利山遊石函衰摧舜韶說老婆舌頭四時主泰龜談玄說妙脫殼金蟬亡征烏寺無蹤下車之始下根相歡顯功仙韶院小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