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两头马的意思、骑两头马的详细解释
骑两头马的解释
犹骑墙。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你既归 汉 ,便当背 楚 ,却骑不得两头马的。” 朱光潜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在这样‘骑两头马’的生活中我也吸取了一点有益的教训,就是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
词语分解
- 骑的解释 骑 (騎) í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骑马。骑射。骑兵。骑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兼跨两边:骑缝盖章。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坐骑。 骑兵,亦
- 头马的解释 马群或马帮中领头的马。《新唐书·回鹘传下》:“畜,马至壮大,以善鬭者为头马,有橐它、牛、羊。”
专业解析
“骑两头马”是一个汉语俗语,其核心含义指同时支持或依附对立的双方,试图两面讨好,最终因立场摇摆而陷入困境。该表达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这种行为的不明智和危险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面义与比喻义
- 字面想象: 源于人试图同时骑在两匹背向而驰的马背上。马匹朝不同方向奔跑时,骑手无法同时控制,极易被撕裂或摔落。
- 比喻义: 比喻人在矛盾冲突的双方之间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既想讨好这边,又不想得罪那边,企图从中渔利或规避风险。这种投机行为往往导致双方都不信任,最终落得里外不是人,甚至招致祸患。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骑两头马”指“比喻摇摆于对立双方之间,企图投机取巧”。此释义点明了其投机性和在矛盾中摇摆的本质。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直接收录该俗语,但其对类似表达“脚踏两只船”的释义(“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可作重要参照,两者在核心语义上高度一致,均指在对立关系中试图兼顾双方。
三、使用语境与后果
- 典型场景: 常用于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人际纠纷或立场鲜明的争论中,某人或某方试图在敌对阵营间周旋。
- 隐含风险: 该词强烈暗示这种行为难以持久,且风险极高。一旦双方识破其意图或矛盾激化,骑墙者往往成为首先被牺牲或攻击的对象,正所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道德评价: 含有对缺乏原则、见风使舵行为的批评,认为这是缺乏诚信和担当的表现。
四、近义表达辨析
- 脚踏两只船: 更侧重同时维持两种不能并存的关系(如感情、职业),适用范围略广。
-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强调迟疑不决的状态,但未必涉及故意投机。
- 墙头草,随风倒: 强调立场不坚定,完全根据势力强弱改变态度,与“骑两头马”的主动投机性略有不同。
- 左右逢源: 本为中性或褒义,指处事圆滑、得心应手,但在特定语境下可带贬义,接近“骑两头马”,需注意区分。
总结
“骑两头马”是一个生动且批判性强的汉语俗语,深刻揭示了在根本对立的力量间试图投机取巧的荒谬性与危险性。它警示人们应秉持原则,明辨是非,避免陷入看似取巧实则自困的境地。
网络扩展解释
“骑两头马”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比喻在矛盾或对立的两方之间周旋、投机取巧,无法坚持明确立场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同时骑两匹马”,引申为试图兼顾两个相互矛盾或对立的方面,暗含无法专注或决策犹豫的负面含义。
核心解释
-
两面讨好
指在利益冲突的双方之间摇摆,试图同时取悦两者。例如:元代《气英布》中提到“既归汉,便当背楚,却骑不得两头马”,强调立场不坚定的矛盾。
-
投机取巧
明代《千百年眼》批评儒家学派“出不成其出,处不成其处”,用“骑两头马”讽刺表面迎合而实际缺乏原则的行为。
-
犹豫不决
现代用法中,也可形容在重要决策时因权衡利弊而无法果断行动,如朱光潜提到学术研究需避免“骑两头马”的态度。
使用场景
- 立场模糊:用于批评政治、人际交往中立场不坚定的行为。
- 学术研究:比喻同时涉足多个领域却缺乏深入,如“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的反思。
- 道德争议:形容在是非问题上左右逢源的投机心态。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骑墙、首鼠两端、模棱两可。
- 反义词: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立场鲜明。
“骑两头马”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在矛盾中试图兼顾两端的不可行性,强调明确立场的重要性。其用法涵盖从古代政治到现代生活的多种场景,具有警示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无天日白桦不到的惨恶靫袋柴市节宸京斥摈驰勑虫穿蚁蚀麤妙村寺方当房御匪茹风起云蒸祓饰耕植公群光纤鬼妾过聘蒿然好早晩讲勗交零假饰九头八尾窟笼滥言俚辞龙勒虑始面红面赤鸣岐凤鸟帑跘跨疲乏蒲梢璞石輤车欠佳峭发秦失其鹿祈禠碛尾企予搉扬润色森孙商敌庶女粟红贯朽随文释义汤脚童心未泯煨炭巫马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