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悽唳 ”。悲涼。 晉 潘嶽 《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二引此,作“悽唳”。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其源出于 王粲 ,善為悽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 清 黃宗羲 《<謝莘野詩>序》:“ 莘野 之詩,叙喪亂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錯,能備五聲者也。”
見“ 凄唳 ”。
“凄戾”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陰沉凄涼的氣氛或情緒,具體解釋如下:
情感與氛圍
多用于表現悲傷、蕭瑟的情境,如荒涼的自然景象(如暴虐的江水、秋風落葉)或人物内心的哀愁()。
文學色彩
在古典文學中,常以“凄戾”增強悲怆感。如晉代潘嶽《笙賦》用其形容樂聲的辛酸,南朝鐘嵘《詩品》稱其“善為悽戾之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查字典()及文學評論()的完整内容。
《凄戾》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感情或氣氛悲傷、凄涼、陰郁,給人一種沉重而不安的感覺。
《凄戾》的拆分部首是“亠”和“戈”,共計5個筆畫。
《凄戾》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凄”本義是喪失、傷悲,引申為悲傷、凄涼;“戾”本義是不順從、頑固,引申為兇暴、陰邪。将兩個相近的意義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凄戾》這個詞,用以描繪悲傷、凄涼、陰暗的氣氛。
《凄戾》的繁體字為「悽離」(音qi lǐ)。
在古時候,「悽離」的寫法與現在的簡化字稍有不同。具體字符的形狀和順序有所改變,但意思和發音沒有變化。
1. 他一聲長歎,眼中透露出一絲凄戾之色。
2. 這部電影以它獨特的凄戾氛圍吸引了衆多觀衆。
凄戾的相關組詞有:凄苦、凄清、凄迷、戾氣、戾氣逼人等。
凄戾的近義詞有:凄然、憂傷、陰郁、沉重、陰森等。
凄戾的反義詞有:歡樂、明亮、舒暢、活潑、開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