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凄戾的意思、凄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凄戾的解释

亦作“ 悽唳 ”。悲凉。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引此,作“悽唳”。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其源出于 王粲 ,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清 黄宗羲 《<谢莘野诗>序》:“ 莘野 之诗,叙丧乱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错,能备五声者也。”


见“ 凄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凄戾"是一个汉语合成词,其核心语义可分解为两个语素的结合:

一、词义解析

  1. 语素本义 "凄"从冫(冰)部,《说文解字》释为"寒也",本义指寒冷萧瑟之感。后引申为悲伤、冷清等情感体验,如《楚辞》"凄然似秋"的用法。 "戾"从户从犬,《说文》训为"曲也",原指物体弯曲状态,《诗经》毛传注"戾,定也",后发展出乖张、暴烈等引申义,《淮南子》注"戾,悖也"。

  2. 组合词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双义项: • 形容声音:凄凉尖锐,如"北风凄戾" • 形容环境:阴森肃杀,如"荒冢凄戾"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陆机《文赋》"或凄戾而必赴"指文辞的激烈风格。唐宋时期词义扩展,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虽未直用该词,但印证了相关意象的文学应用。

三、现代用法 普通话读作qī lì,属书面雅语。常见于:

  1. 文学描写:用于渲染悲怆氛围,如"凄戾的警报划破夜空"
  2. 艺术评论:形容音乐、戏曲中的悲怆表现手法
  3. 历史叙述:刻画战乱年代的肃杀景象

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凄戾”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阴沉凄凉的气氛或情绪,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说明

  1. 情感与氛围
    多用于表现悲伤、萧瑟的情境,如荒凉的自然景象(如暴虐的江水、秋风落叶)或人物内心的哀愁()。

    • 例:“暴虐凄戾的岷江之水……被鱼嘴一分为二,乖乖地驯服。”()
  2. 文学色彩
    在古典文学中,常以“凄戾”增强悲怆感。如晋代潘岳《笙赋》用其形容乐声的辛酸,南朝钟嵘《诗品》称其“善为悽戾之词”()。


三、字源与构成


四、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查字典()及文学评论()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奔崩变率辨识敝甲槽牙谄目朝夕之策趁韵抽调绰路骑出位大旱望云霓打压邸钞棣蕚第一次东征斗筲二俊烦几刚决稾人管涌归师寒荄黄道十二宫疾笑郡主恪居匡子恋滞龙朔緑剑真人冒橛蒙吏明当怓怓内苑破巢余卵衾裯妾情极青山緑水清涨求通鹊尾曲临幓纚深妙涉嫌诗柄受热四相索手滔腾吐华蚊母鸟五老峰香篘巷哭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