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悽唳 ”。悲凉。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引此,作“悽唳”。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其源出于 王粲 ,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清 黄宗羲 《<谢莘野诗>序》:“ 莘野 之诗,叙丧乱而悽戾,逢公燕而綺错,能备五声者也。”
见“ 凄唳 ”。
“凄戾”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阴沉凄凉的气氛或情绪,具体解释如下:
情感与氛围
多用于表现悲伤、萧瑟的情境,如荒凉的自然景象(如暴虐的江水、秋风落叶)或人物内心的哀愁()。
文学色彩
在古典文学中,常以“凄戾”增强悲怆感。如晋代潘岳《笙赋》用其形容乐声的辛酸,南朝钟嵘《诗品》称其“善为悽戾之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查字典()及文学评论()的完整内容。
《凄戾》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感情或气氛悲伤、凄凉、阴郁,给人一种沉重而不安的感觉。
《凄戾》的拆分部首是“亠”和“戈”,共计5个笔画。
《凄戾》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凄”本义是丧失、伤悲,引申为悲伤、凄凉;“戾”本义是不顺从、顽固,引申为凶暴、阴邪。将两个相近的意义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凄戾》这个词,用以描绘悲伤、凄凉、阴暗的气氛。
《凄戾》的繁体字为「悽離」(音qi lǐ)。
在古时候,「悽離」的写法与现在的简化字稍有不同。具体字符的形状和顺序有所改变,但意思和发音没有变化。
1. 他一声长叹,眼中透露出一丝凄戾之色。
2. 这部电影以它独特的凄戾氛围吸引了众多观众。
凄戾的相关组词有:凄苦、凄清、凄迷、戾气、戾气逼人等。
凄戾的近义词有:凄然、忧伤、阴郁、沉重、阴森等。
凄戾的反义词有:欢乐、明亮、舒畅、活泼、开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