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身。 宋 江萬裡 《宣政雜錄》:“又一本,在廳事照壁上,隔六年有戮身之禍。”
“戮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戮身(拼音:lù shēn)的字面意義為“殺身”,指因某種原因導緻身體或生命的消亡。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被明确記載,例如《漢典》和《滬江線上詞典》均指出其核心含義為“殺身”。宋代文獻《宣政雜錄》中的例句“隔六年有戮身之禍”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奮不顧身、為理想獻身”的褒義成語,強調為事業或目标犧牲個人利益或安危的精神狀态。例如形容科學家為研究奉獻健康,或教師為學生犧牲個人時間等場景。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與傳統文獻中的“殺身”含義存在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宣政雜錄》等來源。
戮身是一個漢字詞彙,拆分為戈、⺮(毛)和身三個部首。它由13個筆畫組成。
戮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秋水》一文。在這篇文章中,莊子講述了一個人将其身體戮刃而死的故事,以展示他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束縛的厭惡。因此,“戮身”一詞意味着犧牲、舍棄自己的身體,以達到某種目的。
在繁體字中,戮身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些不同。戮身在古代寫法中的“身”字有些變化,其中“身”的上半部分為“先”字的形狀,下半部分為“㐅”字的形狀。
以下是戮身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子:
他毅然戮身國家,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
在戰場上,士兵們勇往直前,甚至不惜戮身敵陣。
組詞:自我戮身、戮身犧牲、戮身猶豫
近義詞:自我犧牲、身殒、舍己
反義詞:保全、自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