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的意思、大帥的詳細解釋
大帥的解釋
(1) [commander in chief]∶統軍的主帥、主将
(2) [generalissmo]∶清末督撫一般兼掌兵權,其屬員以大帥稱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亦以此稱軍閥首領
詳細解釋
(1).統軍的主帥、主将。《後漢書·宋均傳》:“蠻夷震怖,即共斬其大帥而降。” 唐 韓愈 《鄭公神道碑文》:“公之為司馬,用寬廉平正,得吏士心,及昇大帥,持是道不變。”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雜識》:“祖宗之制不以武人為大帥,專制一道。必以文臣為經略,以總制之。”
(2). 清 末督撫一般兼掌兵權,其屬員以大帥稱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亦以此稱軍閥首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藩台此時也呆了,垂手説道:‘這個隻求大帥,格外設法。’制台道:‘他動了公事來,實在無法可設。’” 張天翼 《歡迎會》:“ 萬巡視員 ……在靜靜地等着大帥的回電。”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帥的解釋 帥 (帥) à 軍隊中最高級的指揮官:元帥。統帥。 遵循:“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 同“率”⑦。 姓。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帥”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語義和現代用法兩方面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統軍主帥
原指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或主将,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記載“蠻夷震怖,即共斬其大帥而降”,唐代韓愈的碑文中也提到“及昇大帥,持是道不變”。
-
清末至民初的尊稱
清末督撫因兼掌兵權,下屬以“大帥”尊稱;北洋軍閥時期進一步演變為對軍閥首領的稱呼,如張作霖被稱為“張大帥”。
二、語義擴展
- 現代引申義
在部分語境中,“大帥”可形容能力出衆或地位顯赫的人(如提到的成語用法),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口語或非正式表達。
三、發音與結構
- 拼音:dà shuài
- 構詞:由形容詞“大”(表程度)和名詞“帥”(表統帥)組成,強調權威性與卓越性。
四、應用實例
- 曆史用例:唐代文獻描述将領升任主帥的過程;
- 近現代用例:清末官員對話中稱上級為“大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大帥”一詞的演變反映了從軍事職權到政治權勢的語義延伸,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理解。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後漢書》或近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帥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非常威嚴和有權威的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大字旁,右邊是帥字旁。大帥在漢字中的筆畫數為11畫。
大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職名稱,主要通常指高級軍事指揮官,如大将、大将軍等。在現代漢語中,大帥形容一個人非常有威望和權威,通常與領導地位和傑出才能相關聯。
在繁體字中,大帥的寫法為「大帥」,保留了原有的字形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中,大帥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古代漢字用法的變化導緻了形狀和結構的變化,但整體上仍然保留了大帥這個詞的本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大帥的例句: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成為大帥是理所當然的。
與大帥相關的組詞包括大帥府、大帥旗等。近義詞可以是大将、總司令等。而反義詞可能是下級軍官、小頭目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了解大帥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