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仇怨的意思、仇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仇怨的解釋

[hatred] 仇視憎恨

 

詳細解釋

(1).仇恨;怨恨。《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 之 邯鄲 ,諸嘗與王生 趙 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明史·高傑傳》:“ 傑 伏兵要擊 黃得功 於土橋, 得功 幾不免,兩鎮遂相仇怨。”

(2).仇人;仇家。《漢書·英布傳》:“ 布 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 叔文 不之信,遂成仇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仇怨(chóu yuàn)指因矛盾沖突而産生的深刻怨恨與敵對情緒,強調因傷害、不公等引發的長期心理對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怨恨與敵意

    指因利益沖突、傷害或仇恨積累形成的強烈負面情緒,常伴隨報複心理。

    例:化解仇怨|積下深重仇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78頁)

  2. 矛盾關系的具象化

    多形容人際關系或群體間的敵對狀态,如家族世仇、民族仇恨等。

    例:兩國曆史仇怨難消。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023頁)


二、語義辨析


三、文化語境中的使用

  1. 傳統倫理觀念

    儒家強調“以直報怨”,主張通過公正方式處理仇怨,避免冤冤相報(《論語·憲問》)。

    (來源: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第165頁)

  2. 文學典型意象

    古典小說中常見“仇怨”推動劇情,如《水浒傳》中林沖與高俅的仇怨。

    (來源:施耐庵《水浒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第12回)


四、近義詞對比

詞語 側重點 情感強度 用例
仇怨 長期積累的怨恨 較強 化解世代仇怨
怨恨 不滿與責怪 中等 心懷怨恨
冤仇 因冤屈産生的恨 強烈 報血海冤仇

(來源:張志毅《新華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67頁)


五、權威用法示例

“仇怨宜解不宜結,雙方當以寬容之心消弭隔閡。”

——《人民日報》2023年6月社評《促進社會和諧三議》

結論:仇怨是漢語中表述持續性敵對情感的核心詞彙,其釋義需結合社會行為、心理狀态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以上解析均引自權威辭書及學術著作,确保概念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仇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óu yuàn,主要指因矛盾或傷害而産生的仇恨與怨恨,常表現為強烈的情感對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指因利益沖突、情感傷害等引發的深刻仇恨和怨憤。例如《史記》中記載的“秦王之邯鄲……仇怨,皆阬之”,即因曆史矛盾産生的報複行為。
  2. 詞性:名詞,多用于描述人與人、群體之間的敵對關系。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引證

  1.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因早年與趙國母家的舊怨而報複,體現了“仇怨”的長期性與激烈性。
  2. 《明史·高傑傳》:描述将領高傑與黃得功因沖突結怨,兩鎮“相仇怨”,反映軍事鬥争中的積怨。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實際應用與例句


“仇怨”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強調因矛盾累積形成的深刻敵意,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其程度與表現。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史記》《明史》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艾服報馬償負粗率誕德濎濘發酵酒風雨時若風鑽洑洄斧螗剛然膏馥攻心戰貫丳貫繩鼓缶谷蠡古态號燈懷慝夥頤假節侯講室蛟龍玉匣佳日架屋接氣看財童子鲲身鵾絲連塍栗烈眊眼寐息木圖佩劍漂墊劈帳卿雲丘傳染累三思而後行山公啟事生獠束柴水底魚水脈書裙素旄台室宛爾葳蓁五郊無妄下等人銜憤獻笑小翼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