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騎鶴上揚州 ”。 明 周朝俊 《紅梅記·促歸》:“你沒有萬貫纏腰,思量騎鶴上 揚 ?”
“騎鶴上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核心意象:
成語中的“騎鶴”象征成仙或超脫凡俗,“上揚”代指揚州(古代繁華富庶之地),合起來暗含“升官發財”與“得道成仙”的雙重欲望。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周朝俊的戲曲《紅梅記》,劇中用“思量騎鶴上揚”批判貪欲;清代《包公案》中也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表述,進一步強化了其諷刺意味。
“現代人常幻想既腰纏萬貫又逍遙如仙,恰似古人‘騎鶴上揚’的虛妄追求。”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貪欲的批判,通過誇張的意象(如騎鶴升仙與世俗富貴結合)揭示人性中難以調矛盾,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騎鶴上揚》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成語,意指人們登上鶴背,飛向高遠的天空,比喻功名顯達,得志揚名。
《騎鶴上揚》的部首是騎(馬,馭)和鶴(鳥,非)。它有12個筆畫。
《騎鶴上揚》最早出現在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秋風詞》中。後來成為流傳至今的俗語。
《騎鶴上揚》是《騎鶴上揚》的繁體字寫法。它們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在古時候,騎的形體寫作「乘」,揚的形體寫作「揚」。所以古時候的寫法是「乘鶴揚」。
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事業上騎鶴上揚,成為行業内的佼佼者。
1. 騎迹 (奔襲的方法、步伐)
2. 元騎 (領頭的騎兵)
3. 鶴背 (鶴形山高等地帶)
4. 上升 (向上移動)
5. 揚名 (聲名、名字傳播開來)
1. 淩雲之志
2. 提攜一方
3. 飛黃騰達
4. 登峰造極
5. 居高臨下
1. 低人一等
2. 落魄無地步
3. 敗壞形象
4. 失勢堕落
5. 狼狽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