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涼州大曲的第三段。 唐 宋 大曲每套有十幾疊,歸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樂曲入破之後,變為繁弦急響。 唐 張祜 《王家琵琶》詩:“隻愁拍盡《涼州破》,畫出風雷是撥聲。”
(2).後來有人截取涼州大曲破這一段填詞,故涼州破又成為詞牌名。
“涼州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唐宋大曲的結構部分
涼州破是唐宋時期大曲《涼州》的第三段“破”。唐宋大曲分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其中“破”段節奏急促繁複,樂曲進入高潮部分。唐代詩人張祜曾用“隻愁拍盡《涼州破》,畫出風雷是撥聲”形容其激烈音效。
詞牌名的來源
後人截取《涼州》大曲的“破”段填詞,使“涼州破”成為獨立的詞牌名。
部分資料(如)提到“涼州破”是形容戰争導緻城池破敗的成語,源于曹操攻打涼州的曆史典故。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音樂或文學研究來源,可能是對“涼州”曆史事件的衍生聯想,而非詞語本義。
主要含義:指唐宋大曲《涼州》的第三段,後演變為詞牌名。
注意:成語用法缺乏廣泛依據,建議優先參考音樂與文學領域的解釋。
《涼州破》指的是詩人王之渙的同名詩作,該詩描述了唐朝時期,涼州(今甘肅省)被敵軍攻陷後的情景。這首詩以凄涼的筆觸展示了戰争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表達了對故土的懷念和對前程的憂慮。
《涼州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涼州破》這個詞來源于王之渙的同名詩作。這首詩被收錄在唐代文學家全祖望編選的《全唐詩》中,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瑰寶。
《涼州破》的繁體字為「涼州破」。
在古時候,「涼州破」的漢字形式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在《涼州破》這首詩中,有一句著名的例句: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涼州破》的組詞如下:
《涼州破》的近義詞有:落寞、凄涼、破敗。
《涼州破》的反義詞有:繁榮、富饒、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