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披雲霧 ”。
“披霧”是“披雲霧”的簡寫形式,屬于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原指撥開雲霧,字面意義為清除遮擋視線的霧氣。後引申為比喻突破迷障、洞察真相,或形容人神情清朗、見解透徹的狀态。
二、典故出處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衛伯玉贊歎樂廣的言論“如披雲霧而睹青天”,意指其見解能使人豁然開朗。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該詞與“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等成語含義相近,但更側重主動突破認知障礙的過程。
披霧,指的是霧氣散開,透露出物體的輪廓。拆分部首為扌(手部)和霧(雨水)。共計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山有扶蘇》:“榛楛楊梅,民之貞也;披薪貞其子,民之訛也。”後來,披霧的意義逐漸擴大,可以用來形容天氣、物體等。
在繁體字中,披霧的寫法為「披霧」。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披霧的古漢字寫法為「闢霧」。
例句:
1. 山頂上披霧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2. 晨曦中,披霧的林間小徑顯得更加幽靜。
組詞:披風、披星戴月、披堅執銳
近義詞:霧氣、霧霭、霧蒙蒙
反義詞:晴朗、無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