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跳丸的意思、跳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跳丸的解釋

(1).古代百戲之一。表演者兩手快速地連續抛接若幹圓球。《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潁川 邯鄲淳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曹植 ﹞遂科頭拍袒,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説數千言訖。”《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 輔國 以功遷兵部尚書。南省視事,使武士戎裝夾道,陳跳丸舞劍,百騎前驅。” 宋 蘇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小兒緻語》:“擊石摐金,奏鈞天之廣樂;跳丸舞索,戲平樂之都場。”

(2).比喻日月運行。謂時間過得很快。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标題》:“日月跳丸,黃花綻了,幾番重九,英雄袖手。”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詩:“萍絮幻滄桑,日月驚跳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跳丸”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用法綜合理解:

一、古代雜技表演(字面本義)
指戰國時期已流行的傳統技藝,表演者用雙手快速抛接多個丸鈴或短劍,展現高超手部技巧。據記載,技藝高超者可同時抛接九個丸鈴或七把劍,該技藝後發展為雜技手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書《三國志》注引《魏略》描述曹植“跳丸擊劍”,佐證了其在漢魏時期的流行。

二、比喻性含義

  1. 形容事物快速變化

    • 成語用法:指人或事物狀态短暫、不穩定,如情緒波動或行動迅速()。
    • 時間流逝:唐代韓愈在《秋懷詩》中以“日月如跳丸”比喻光陰飛逝,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等文學作品沿用此意象。
  2. 文學中的引申場景
    如《新唐書》記載宮廷用跳丸表演營造儀式感,宋代蘇轼詞作中将其與宮廷樂舞并提,體現其作為娛樂活動的社會功能()。

權威性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高權威詞典(-3)及文史記載,低權威網頁(5-7)内容已與高信源交叉驗證。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雜技技術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跳丸》的意思

《跳丸》是指“跳動的小球”,常用于形容某物跳動或彈跳的動态。這個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用來形容快速的移動或生動活潑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跳丸》的拆分部首是“足”和“丸”,表示與“足”、“丸”相關或有關聯。

根據《康熙字典》,《跳丸》的筆畫為10畫。

來源

《跳丸》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民間流傳的口語詞彙。它經常用于描述動态、活潑的場景,用來形容快速的移動、跳躍或彈跳的物體。

繁體

《跳丸》的繁體是「跳丸」,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古時漢字「跳丸」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的心跳聲像是一顆跳丸,快速而有節奏。

2. 那隻小兔子像一顆跳丸般迅速地逃離了捕食者。

3. 當他聽到好消息時,他的心中跳躍的感覺像是一顆跳丸。

組詞

- 跳動

- 小球

- 彈跳

- 移動

- 躍動

近義詞

- 彈跳:形容物體由于受力的作用而迅速反彈。

- 活躍:形容人或事物精力旺盛,充滿活力。

- 躍進:形容動作迅速、跳躍。

反義詞

- 靜止:形容物體或場景沒有運動、不動。

- 固定:形容物體位置固定不變。

- 靜悄悄:形容沒有聲音、沒有動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