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跳丸的意思、跳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跳丸的解釋

(1).古代百戲之一。表演者兩手快速地連續抛接若幹圓球。《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潁川 邯鄲淳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曹植 ﹞遂科頭拍袒,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説數千言訖。”《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 輔國 以功遷兵部尚書。南省視事,使武士戎裝夾道,陳跳丸舞劍,百騎前驅。” 宋 蘇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小兒緻語》:“擊石摐金,奏鈞天之廣樂;跳丸舞索,戲平樂之都場。”

(2).比喻日月運行。謂時間過得很快。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标題》:“日月跳丸,黃花綻了,幾番重九,英雄袖手。”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詩:“萍絮幻滄桑,日月驚跳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跳丸"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雜技藝術類釋義 指古代百戲中的抛擲技藝,表演者以手部技巧連續抛接多個彈丸。此技藝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對"弄丸"技藝的記載,屬于漢代"百戲"體系中的重要表演形式。唐代文獻《樂府雜錄》記載其表演形态為"循環抛擲,丸不墜地",展現了古代藝人高超的手部控制能力(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雜技研究》)。

二、時間喻體類釋義 作為"跳丸日月"的縮略語,比喻光陰流逝的迅疾狀态。此意象源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的哲學觀,後經文學轉化形成固定表達。唐代杜牧《寄浙東韓乂評事》詩雲:"跳丸日月十經秋",即以動态意象表現時間飛逝(來源:中華書局《全唐詩校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其比喻義,常見于文學創作與曆史論述,其原始雜技含義多出現于古代藝術史研究領域。兩種釋義均體現漢語詞彙通過具象事物表達抽象概念的語言特征(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跳丸”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用法綜合理解:

一、古代雜技表演(字面本義)
指戰國時期已流行的傳統技藝,表演者用雙手快速抛接多個丸鈴或短劍,展現高超手部技巧。據記載,技藝高超者可同時抛接九個丸鈴或七把劍,該技藝後發展為雜技手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書《三國志》注引《魏略》描述曹植“跳丸擊劍”,佐證了其在漢魏時期的流行。

二、比喻性含義

  1. 形容事物快速變化

    • 成語用法:指人或事物狀态短暫、不穩定,如情緒波動或行動迅速()。
    • 時間流逝:唐代韓愈在《秋懷詩》中以“日月如跳丸”比喻光陰飛逝,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等文學作品沿用此意象。
  2. 文學中的引申場景
    如《新唐書》記載宮廷用跳丸表演營造儀式感,宋代蘇轼詞作中将其與宮廷樂舞并提,體現其作為娛樂活動的社會功能()。

權威性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高權威詞典(-3)及文史記載,低權威網頁(5-7)内容已與高信源交叉驗證。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雜技技術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新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霸王别姬八正道鹾法得來典式調兵疊疊薄薄定拟販豎肥膘風體工部棍兒茶孤蓬酼雞害口汗污讙集互補怙過不悛彙歸悔恚湖山家禍簡慢即代積垛借補進富近旁蹶蹏克諧刻梓口快心直囒噸留後密命麋至模彷牛頭船配搭兒篷底霹靂酵碁博秋日缺憾設醴沈昏書僮素骐攤蒱貼裡鐵證梯附偷自行車的人吞聲忍氣先公枭色小頭小腦斜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