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性情浮躁。《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畢竟當武官的心粗氣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沒有,開口便説:‘大人,怎麼連标下都不認得了?’” 魯迅 《書信集·緻黎烈文》:“《兒時》一類的文,因近心粗氣浮,頗不易為,一涉筆總不免含有芒刺,真是如何是好。”亦作“ 心浮氣粗 ”。 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八:“我們年青人,心浮氣粗是有的,可是沒有成見。”
“心粗氣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官場現形記》原文。
《心粗氣浮》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心思狹窄,氣量小。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心”和“粗氣浮”。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心”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為“⺗”(心旁),總筆畫數為4。它表示人的心靈、思想、感情等方面。
“粗氣浮”是“心粗氣浮”中的一個短語,意為粗糙、浮躁。其中,“粗”的拆分部首為“⺳”(米旁),總筆畫數為11;“氣”的拆分部首為“⺈”(氣旁),總筆畫數為4;“浮”的拆分部首為“⺢”(水旁),總筆畫數為10。
《心粗氣浮》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論語·衛靈公》這篇經典文學作品。在原文中,孔子對一位官員的心态進行了評價,形容他的内心狹窄、氣量小、思想浮躁。
成語“心粗氣浮”在繁體字中的書寫為「心粗氣浮」。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與現代不同,成語“心粗氣浮”有可能會采用古代的字形,具體字形需要根據年代和書法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他待人處事心粗氣浮,很難做成大事。
心胸開闊、情緒浮躁、粗暴氣焰
脾氣狹窄、思想狹隘
心胸開闊、氣度高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