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妻,側室。《左傳·襄公十二年》:“夫婦所生若而人。妾婦之子若而乀。”《野叟曝言》第一○九回:“寡人不負前言,把這 雲氏 賞你為妾。 雲氏 自此以後當改邪皈正,盡那妾婦之道,不可再生别念了。”
(2).泛指婦女。《孟子·滕文公下》:“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唐 元稹 《<白氏長慶集>序》:“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 宋 文天祥 《虎頭山》詩:“妾婦生何益,男兒死未休。”《天雨花》第十一回:“大丈夫作事當光明正大,休隻在屏後遮遮掩掩,做那妾婦的模樣。”
(3).特指奴婢。《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搬挑口舌媒婆嘴,鞠聳腰臋妾婦身。”
“妾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意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側室或小妻
指古代家庭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妾室。例如《左傳·襄公十二年》提到“妾婦之子若而人”,《野叟曝言》中也有“盡那妾婦之道”的表述。
泛指婦女
在部分文獻中,“妾婦”可代指一般女性。如唐代元稹的《白氏長慶集序》提到“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此處與“牛童”等并列,強調廣泛的社會群體。
特指奴婢
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中“鞠聳腰臋妾婦身”一句,将“妾婦”與“媒婆”并提,暗含對卑賤身份的指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孟子》等原典,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妾婦(qie fu)是一個漢字詞,表示妻子的下屬,庶出的妻子或妾室。一般情況下,妾婦是指婚姻關系中次于正妻的女性。在古代社會,男人可以有多個妻子,妾婦就是其中的一種身份。
妾婦的拆分部首是女(nǚ),合起來是“妻”的意思,而妾的部首是女(nǚ),旁是世(shì)。
妾婦的總筆畫為11畫,其中妾為8畫,婦為3畫。
《妾婦》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一書。此後,這個詞被廣泛用于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描述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的變遷。
妾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妾婦」。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妾婦的古代寫法為「妾婦」,字形上更加簡化。
1. 孔子的學生中有人有妾婦,他們對待妻子和妾婦的态度各不相同。
2. 她本是貴族家庭的小姐,但因貧困而成為他的妾婦。
與妾婦相關的組詞有:納妾、妾室、妾身等。
近義詞:侍妾、嫔妃、妻子。
反義詞:正妻、夫人、宮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