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妻,侧室。《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乀。”《野叟曝言》第一○九回:“寡人不负前言,把这 云氏 赏你为妾。 云氏 自此以后当改邪皈正,尽那妾妇之道,不可再生别念了。”
(2).泛指妇女。《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宋 文天祥 《虎头山》诗:“妾妇生何益,男儿死未休。”《天雨花》第十一回:“大丈夫作事当光明正大,休只在屏后遮遮掩掩,做那妾妇的模样。”
(3).特指奴婢。《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搬挑口舌媒婆嘴,鞠耸腰臋妾妇身。”
“妾妇”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侧室或小妻
指古代家庭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妾室。例如《左传·襄公十二年》提到“妾妇之子若而人”,《野叟曝言》中也有“尽那妾妇之道”的表述。
泛指妇女
在部分文献中,“妾妇”可代指一般女性。如唐代元稹的《白氏长庆集序》提到“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此处与“牛童”等并列,强调广泛的社会群体。
特指奴婢
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鞠耸腰臋妾妇身”一句,将“妾妇”与“媒婆”并提,暗含对卑贱身份的指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孟子》等原典,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
妾妇(qie fu)是一个汉字词,表示妻子的下属,庶出的妻子或妾室。一般情况下,妾妇是指婚姻关系中次于正妻的女性。在古代社会,男人可以有多个妻子,妾妇就是其中的一种身份。
妾妇的拆分部首是女(nǚ),合起来是“妻”的意思,而妾的部首是女(nǚ),旁是世(shì)。
妾妇的总笔画为11画,其中妾为8画,妇为3画。
《妾妇》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秋官》一书。此后,这个词被广泛用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描述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妾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妾婦」。
古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而妾妇的古代写法为「妾婦」,字形上更加简化。
1. 孔子的学生中有人有妾妇,他们对待妻子和妾妇的态度各不相同。
2. 她本是贵族家庭的小姐,但因贫困而成为他的妾妇。
与妾妇相关的组词有:纳妾、妾室、妾身等。
近义词:侍妾、嫔妃、妻子。
反义词:正妻、夫人、宫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