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邑的意思、官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邑的解釋

古代帝王賜給臣下的領地或采邑。《左傳·昭公十六年》:“ 鄭 大旱,使 屠擊 、 祝款 、 堅柎 有事於 桑山 。斬其木,不雨。 子産 曰:‘有事於山,蓺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官邑”指古代帝王賜予臣下的領地或采邑,屬于封建制度中的封賞形式。其中,“官”指官職或官員,“邑”則指城邑或封地,組合後強調君主授予的行政與土地管理權。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六年》,記載了鄭國大旱時,子産因官員破壞山林而剝奪其官邑的事件:“奪之官邑”。這一典故體現了古代官員職權與封地的關聯性。

三、延伸解析

  1. 字義分解
    • 官:指官職、官員,亦可泛指國家機構。
    • 邑:本義為城邑,後引申為封地或行政單位(如縣)。
  2. 權力象征:官邑不僅是土地賞賜,更代表官員的地位與治理權,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意義。

四、其他釋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官邑”作為成語時,可代指官職與官府所在地,強調官員的權威。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邑的意思

《官邑》一詞指的是古代官員擔任職務的地方,也可以指代官府的所在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邑》的拆分部首是「宀」和「阝」,宀是頭蓋房,阝是左邊的耳朵

《官邑》的總筆畫數為13畫:「官」為8畫,「邑」為5畫。

來源和繁體

《官邑》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現代中文簡化字中已經将其簡化為「官邑」,繁體字為「官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官邑」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隨着語言文字的演變和發展,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和現代有所區别。具體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需要借助古籍和文獻進行研究和考據。

例句

1. 那個官員被任命到一個偏遠的官邑擔任職務。

2. 官邑的衙門大門緊閉,顯得空曠而肅靜。

組詞

官衙、官員、邑民、都邑、府邑等。

近義詞

官署、官府、官廳、衙門等。

反義詞

百姓、民間、平民、民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