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奪的意思、訟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奪的解釋

争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集福庵》:“知府 伍疇中 用價承佃,都禦史 毛貞甫 亦用價佃之;一則曰‘近吾家也’,一則曰‘地,舊吾家施也’,竟成訟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訟奪"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根據其構詞法及古籍用例分析,其含義可拆解為:


一、詞義解析

  1. "訟"的本義

    指争辯、訴訟。《說文解字》釋:"訟,争也"(卷三·言部),強調通過言辭辯論解決争端 。

    典籍例證:

    《周禮·地官》:"聽其獄訟",鄭玄注:"争罪曰獄,争財曰訟" 。

  2. "奪"的核心義

    表示強行取得、剝奪。《說文解字》:"奪,手持隹失之也"(卷四·隹部),引申為強力奪取 。

    法律語境:

    《唐律疏議》中"奪"多指非法侵占,如"盜耕種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荒田減一等。強者,各加一等"(卷十三·戶婚) 。

  3. "訟奪"的複合義

    二字連用強調通過訴訟手段争奪權益或資源,多見于明清判牍文獻。例如:

    "田産訟奪,務在驗契勘界"(《明公書判清明集·戶婚門》)

    指因土地所有權糾紛訴諸官府裁斷。


二、權威文獻佐證

  1. 法律典籍用例

    • 《大清律例·刑律》:"凡訟奪墳山界址者,依投獻捏契例治罪"

      表明該詞專指對不動産的司法争奪行為。

  2. 古漢語詞典釋義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雖未直接收錄"訟奪",但分釋:

    "訟:訴訟;奪:強取",複合義為"因争奪而興訟" 。


三、現代語義關聯

在當代法律語境中,"訟奪"可對應"訴争財産"或"确權訴訟",但已非規範術語。研究古代法制史時需注意其特指以訴訟為手段的資源争奪行為,區别于一般民事糾紛。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長孫無忌《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
  4. 《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華書局
  5. 《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注:因"訟奪"為生僻詞,釋義需綜合古籍用例及構詞法推證,現代詞典多未單列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訟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争訟,多指因財産、權益等糾紛引發的法律訴訟或争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訟”(訴訟、争辯)和“奪”(争奪、強取)組成,整體表示通過訴訟手段争奪權益的行為。例如明代郎瑛《七修類稿》中記載的案例:“竟成訟奪”,即因土地歸屬問題引發訴訟。

  2. 語境與用法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正式文書中因財産、土地等産生的法律糾紛。例如兩方對同一塊土地均聲稱擁有所有權,最終通過官府訴訟解決争議的場景。

  3. 權威來源
    滬江線上詞典與《七修類稿》原文均明确該詞為“争訟”之意,且引用同一曆史案例佐證,說明其用法具有文獻依據。

“訟奪”強調通過司法途徑争奪權益,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相關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近義詞,可參考《七修類稿》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熬煮百宿悲蹙筆法補敝起廢采芝操倡義襯手癡肉團重味出輔打标東奔西逃泛濫成災非行分秒高才捷足告牒卦候駭恐韓山石紅焰焰猾褢懷才不遇回岩翦發郊寒節變歲移解褐進黜近在眉睫九土均工夫逵穴楞睜連播戀纏連朋隸戶買進缦樂馬靴目眦盡裂般桓迫蹙凄浰權珰忍忮三十六界上科沙壓食古不化松光苔網踢達外敵箱子纖瑕析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