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岫的意思、峭岫的詳細解釋
峭岫的解釋
陡峭的峰巒。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下:“鋭峯峭岫,拔刃攢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日記》:“下瞰絶壁峭岫,羅列塢中,即 丞相原 也。”
詞語分解
- 峭的解釋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麗(.陡峭而多姿;.文辭遒勁華美)。峭拔。 形容嚴峻:峭寒。峭急。峭勁。峭厲。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岫的解釋 岫 ù 山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居。岩岫。 山:遠岫。巫岫。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峭岫,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峭”和“岫”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山勢的形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詞語釋義
峭岫(qiào xiù)指高聳陡峭的山峰或山崖。其中:
- 峭:本義指山勢高而陡直,引申為嚴峻、嚴厲。如《說文解字》釋:“峭,陵也。從山,肖聲。”段玉裁注:“陵者,峻高也…引申為凡峻之稱。”
- 岫:本義指山洞、岩穴,後泛指山峰。如《爾雅·釋山》雲:“山有穴為岫。”郭璞注:“謂岩穴。” 在詩詞中常指峰巒,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雲無心以出岫”之句。
二、整體含義
“峭岫”二字結合,強調山體不僅高聳,且壁立千仞、險峻異常,常帶有一種孤絕、冷峻的意境。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雄奇險要的自然景觀。
三、文學應用舉例
- 南朝文學:江淹《雜體詩·謝臨川遊山》中有“峭岫帶遠天”之句,描繪了陡峭山峰與天際相接的壯闊景象。
- 唐代詩歌:詩人常以此詞狀寫邊塞或名山的險峻,烘托蒼茫雄渾的氛圍。
四、近義詞辨析
- 峭壁:側重指陡直如削的山崖立面。
- 絕壁:強調極其險峻、難以攀援的懸崖。
- 峻嶺:泛指高而陡的山嶺,險峻程度弱于“峭岫”。
- 峭岫:更突出山峰整體的陡峭高聳與孤拔感,意象更為宏大。
主要參考資料:
- 許慎 撰,段玉裁 注.《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郭璞 注.《爾雅注》. 中華書局.
- 蕭統 編.《文選》(收錄江淹詩作).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峭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陡峭的山峰或險峻的山巒。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分解
- 峭:指山勢高而陡峭,如“峭壁”“陡峭”。其本義與“陵”(陡坡)相關,引申為嚴峻、挺拔之意(如“峭直”)。
- 岫:原指山洞,後泛指山峰或山巒。如“雲缭繞而出岫”。
2.整體含義
“峭岫”指陡峭的峰巒,常用于描繪險峻的山勢。例如:
- 宋代郭彖《睽車志》中“銳峯峭岫,拔刃攢鍔”,形容山峰如刀刃般尖銳陡峭。
- 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描述“下瞰絕壁峭岫”,凸顯山巒的險峻。
3.文學與地理應用
-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山水遊記,具有文學性和形象性,適合描繪自然景觀的壯麗。
- 例句擴展:“獨臨青峭倚長松”(王安石),雖未直接使用“峭岫”,但意境相似。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峭壁、絕壁、危峰。
- 關聯詞:崔嵬(形容山高)、巉岩(險峻岩石)。
5.權威來源
- 漢典、古籍《睽車志》《徐霞客遊記》均收錄此詞,印證其規範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上述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鮟鱇案桌鼇魚邊扇簿狀才畯昌隆辭朝辭情大間歇泉諜報掇采煩多風圈風神風玉簠簋不修負衡附尾幹國感謝根苗寡鹄孤鸾關東平原話名徽猷禍不單行漸悟夾私謹啟近史開花帳快信拉毛骊畜鹭鸶藤毛重銘戒蟠結根據炮劃子平當譜列潛鱗戢羽青過于藍情深義厚日力山荊涉趣使遣死身分私違镋钯鹈梁宛轉穩産文經武緯無貸五花诰仙蟲邪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