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録的意思、不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録的解釋

(1).不檢束。《荀子·修身》:“辟違而不慤,程役而不録。” 楊倞 注:“録,檢束也。於功程及勞役之事,怠惰而不檢束。言不能拘守而詳也。”

(2).不任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八·石亨奸黨》:“誅其一二,以示至公,餘則屏之遠方,終身不録。”

(3).不抄錄。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六:“有《織錦詞》一首,載《山左詩鈔》,詩不佳,故不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録(bù lù)是漢語古語詞彙,現多寫作“不祿”,其核心含義指“士人死亡”的委婉表述。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其中明确指出古代等級制度中不同身份者的死亡稱謂,士階層去世稱“不祿”,字面意為“不再享用俸祿”,隱含着身份終結的象征意義。

從構詞法分析,“祿”本義指古代官吏的薪俸,《說文解字》釋為“祿,福也”,段玉裁注雲“祿之言谷也,食谷者,命之所依也”,引申為與官職相關的物質供給。前綴“不”構成否定式詞組,整體表達“終止俸祿供給”的委婉說法,屬于古代避諱文化中的特殊稱謂。

在文獻使用方面,《春秋公羊傳·隱公三年》載“三月庚戌,天王崩。曷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印證了該詞在先秦典籍中的規範性用法。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進一步闡釋:“士祿以代耕,不祿則終其事”,說明該詞承載着古代官僚制度的禮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不録”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ù lù,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1. 不檢束
    指行為散漫、缺乏約束。這一用法源自《周禮·夏官·序官》的注解:“於功程及勞役之事,怠惰而不檢束。”。多用于描述對工程或勞役的懈怠态度。

  2. 不任用
    表示不被選拔或重用。例如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提到:“餘則屏之遠方,終身不録。”,指對官員的永久棄用。

  3. 不抄錄/不記錄
    指未将内容記載或收錄。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寫道:“詩不佳,故不録。”,即因質量不佳而未被收錄。現代用法中,該詞也可作為成語,表示事物被忽視或排除在外,如學術研究中未被采納的文獻。


補充說明

需注意,“不録”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祿八大八小百慮一緻鮑魚之次邊黎財禮宸谟吃白食創建杵搏石淳美丹霜淡沱東食西宿舵工繙經風曉幹嗎格孽工賊刿心刳肺古調單彈黑瞎子後腿回舞豁口截舌缣楮交奪矯舌結點景迹看淡空廢駃雨誇說掠草累次遼祖離黃臨期淪蕪沒衛飲羽辟兵缯牝雞千金買骨秦典殑伽情味湫水軀幹瑣沙縮手太子港逃禅天隨人願同狴土白外父文武士象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