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刿心刳肺的意思、刿心刳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刿心刳肺的解釋

形容費盡心思,刻意為之。 清 方東樹 《答葉溥求論古文書》:“夫文亦第期各適一世之用而已,而必劌心刳肺,斷斷焉以師乎古人若此者,何也?以為不如是,則不足以為文也。”亦作“ 劌心刳腹 ”。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語,不刿心刳腹以出之,則不成為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刿心刳肺(guì xīn kū fèi)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結構并列,由“刿心”與“刳肺”兩部分組成,均含“深刻、極緻”之意,整體形容竭盡心力、費盡心思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釋其意:


一、字義解析

  1. 刿(guì)

    本義指用刀割傷、刺傷。《說文解字》釋:“刿,利傷也。”引申為深刻、深入。

    刿心:直譯為“割傷心髒”,比喻内心受深刻觸動或耗費巨大心力。

  2. 刳(kū)

    本義指剖開挖空。《說文解字》釋:“刳,判也。”如“刳木為舟”(剖木制船)。

    刳肺:直譯為“剖開肺腑”,喻指傾吐肺腑之言或耗盡精神。


二、成語釋義

核心含義:

形容為某事傾注全部心血,付出極緻努力,甚至達到自我犧牲的程度。強調思考、創作或行動時的極度專注與艱辛,帶有誇張的修辭色彩。

情感色彩:

中性偏褒義,多用于褒揚刻苦鑽研的精神,但亦可暗含過度耗費心力的警示。


三、文獻溯源與用例

  1.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清代程允升《幼學瓊林·文事》:“刿心刳肺,瀝血叩心。”

      此處形容文人創作時嘔心瀝血、傾盡才智的狀态。

    • 清代趙翼《瓯北詩話》:“東坡刿心刳肺以出之,尤非他公所能及。”

      評價蘇轼作詩時傾注心力,超越常人。

  2. 近現代文學引用

    • 魯迅《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刿心刳肺以為詩者,未必勝于即興之作。”

      反思過度雕琢文字未必優于自然抒發的創作觀。


四、近義與反義


五、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學術研究、文學創作、藝術設計等需深度投入的領域,例如:

“科學家為攻克技術難題,刿心刳肺十餘載,終獲突破性成果。”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頁543。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05年,頁182、頁256。
  3. 《成語源流大詞典》,劉潔修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頁621。
  4. 《幼學瓊林》程允升,清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本影印)。
  5. 《瓯北詩話》趙翼,清嘉慶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6.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8卷,頁234。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刿心刳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uì xīn kū fèi,其含義和用法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出處

  1. 費盡心思,刻意為之
    這一解釋源自清代文獻,如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中提到:“必刿心刳肺,斷斷焉以師乎古人……”,指寫作或做事時極盡雕琢、刻意追求古風的狀态。

  2. 内心痛苦懊悔
    另一解釋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典故:劉邦之父劉太公因未能盡責教育兒子,在劉邦被圍困時自責到“刿心刳肺”,比喻悔恨至極、心如刀割。


二、用法與例句


三、結構及感情色彩


四、注意分歧

兩種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不同文獻對典故的引申。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含義,學術讨論中更傾向清代文獻的“刻意為之”,而日常使用可能偏向《史記》的“悔恨痛苦”。

别人正在浏覽...

稗士拔幟砭焫荜露藍蒌布簾茶場禅伯菖蒲酒長生花陳州粜米吃釘子馳瞻大神農架打整鼎力扶持洞醉對理渎控梵鐘封邑分岐賦算該撥甘爽感物胳膊肘子顧本歸籴合式胡以甲流交衡局迹勘實令人作嘔六出公萌孽睨笑評模批判現實主義乾娘青雘輕嘴侵桡衢壤屈威儒弱三盆搔搔市心黍肫松墨孫武所之鎖子甲題序蓊蘙汙衊相映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