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缣楮的意思、缣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缣楮的解釋

作書畫之絹和紙。亦為書畫之代稱。 宋 陳與義 《錢柬之教授惠澤州呂道人硯為賦長句》:“餘香分盡垢不除,卻寄書林汗縑楮。” 清 阮元 《南北書派論》:“ 唐 時南派字迹但寄縑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 清 阮元 《南北書派論》:“然此時 王 派雖顯,縑楮無多,世間所習,猶為北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缣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chǔ,主要用于書畫相關的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1. 指細密的絹帛,古代常用于書寫或繪畫。

  2. 本義為楮樹(樹皮可造紙),後引申為“紙”的代稱。

整體含義


文學用例

  1. 宋代陳與義:“卻寄書林汗缣楮”——以“缣楮”喻指承載文字的紙絹。
  2. 清代阮元:“北派字迹多寄碑版,南派寄缣楮”——對比不同書法載體的風格差異。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楮”的植物特性或造紙用途,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缣楮》的意思

《缣楮》是指中國古代文人用于繪畫和書法作品的紙張。它是一種光滑、堅韌、不易破損的紙質,非常適合繪制細膩的線條和表達獨特的意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缣楮》由兩個部首組成:缶(fǒu)和木(mù)。

缶的拼音為fǒu,其筆畫數為5畫。

木的拼音為mù,其筆畫數為4畫。

來源

《缣楮》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篇中,但在古代書籍中,并無詳細的記載和解釋。

繁體

《缣楮》的繁體字為「縑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以《缣楮》為例,古時的寫法為「縑楮」。

例句

這幅山水畫使用了上等的《缣楮》,線條流暢,筆墨相映成趣。

組詞

1. 缣帛(指絲織品的細薄之物)

2. 缣衣(指絲織成的衣物)

3. 楮冊(指用楮紙裝訂的書籍)

近義詞

《缣楮》的近義詞有:絹紙、宣紙。

反義詞

《缣楮》的反義詞是粗笨的紙張,如包裝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