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蘇晉 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猶雲逃 墨 逃 楊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參禅。 唐 牟融 《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邂逅》:“端恐路途未穩,學逃禪雲外,覓個親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裡》詩:“商量偕隱謀非錯,檢點逃禪事亦難。”
“逃禅”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逃離禅戒(原義)
指出家人脫離佛教戒律或放棄修行,回歸世俗生活。此義源自唐代,如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禅”,仇兆鳌注解為“逃出禅門”。
遁世參禅(引申義)
指隱逸避世、通過參禅尋求精神解脫。例如明代《四賢記》中“學逃禅雲外,覓個親人”,體現遠離塵嚣的修行态度。
現代延伸意義:
部分語境中可比喻逃避現實責任(如提及),但此用法非傳統核心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使用注意:
該詞具有矛盾性,既可能指“逃離禅修”,也可能指“投身禅修以避世”,需通過具體語境區分。例如唐代牟融詩句“肯容一榻學逃禅”即表達後者。
逃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是“辶”和“示”,其中“辶”是一個表示走路的部首,而“示”是一個表示神明的部首。
逃禅的筆畫是十三畫,其中“逃”的筆畫數為五畫,“禅”的筆畫數為八畫。
《逃禅》這個詞來源于佛教,指的是出家僧人逃離寺廟,離開塵世的世俗生活,追求修行和佛法的一種行為。
在繁體字中,逃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逃禅分别是以“逃邨”和“禪”表示的。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逃禅這個詞來造句:“他放棄了繁忙的都市生活,實施逃禅,去寺廟裡過簡樸的修行生活。”
組詞方面,可以衍生出逃禅者、逃禅生活、逃禅寺等詞語。
近義詞包括出家、入世、隱居等,它們都表示人們離開塵世追求宗教或修行的一種行為。
反義詞則可以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世俗生活等,它們表示人們追求物質享受和世俗成就的一種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