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録的意思、簿録的詳細解釋
簿録的解釋
(1).登記財物的賬目。《北史·慕容子會傳》:“至死時,唯著敝褌,而積絹至二萬疋,薄録并歸天府。”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諸不成句讀者,表譜之體,旁行邪上,條件相分,會計則有簿録,算術則有演艸,地圖則有名字。”
(2).謂查抄財産,将其登記入冊。《北齊書·楊愔傳》:“尋復簿録五家, 王晞 固諫,乃各沒一房,孩幼,兄弟皆除名。” 唐 陸贽 《奏請不簿錄窦參莊宅》:“今若簿録其家,竊恐以財傷義。” 明 宋濂 《題悅生堂禊帖》:“ 師憲 遭竄逐時,朝廷命 王孟孫 簿録其家。” 清 趙翼 《嶽忠武墓》詩:“全家簿録赴 嶺 表,僅有獄卒潛瘞屍。”
(3).典籍的目錄。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劄子》:“凡物之屬公上者,亦皆當鈎考,詳於簿録。”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紀傳録:一國史、二注曆、三舊事、四職官、五儀典、六法制、七僞史、八雜傳、九鬼神、十土地、十一譜狀、十二簿録。”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一:“天下之水 河 為大,古今之書經為重。故言水利者曰河渠志,簿録者曰經籍。”
詞語分解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録的解釋 録 ù 見“錄”。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簿録”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
財物登記
指登記財物的賬目。例如《北史·慕容子會傳》記載:“薄録并歸天府”,此處指将財物記錄後歸入國庫管理。
-
查抄財産
特指官方對財産進行查封登記的行為。如《北齊書·楊愔傳》提到“簿録五家”,即查抄五戶人家財産并造冊。
-
典籍目錄
用于指代文獻或書籍的分類目錄。宋代曾鞏在奏折中提及“詳於簿録”,即強調對典籍的系統整理。
二、文獻例證
- 經濟領域:《北史》記載“積絹至二萬疋,薄録并歸天府”,體現了其作為財物管理術語的功能。
- 法律場景:唐代陸贽在奏折中反對“簿録其家”,認為此舉可能損害道義。
- 學術應用:明代胡應麟将“簿録”列為典籍分類的第十二類,說明其在目錄學中的特殊地位。
三、語義辨析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其近義詞包括“登記”“籍沒”等,反義詞可對應“散佚”“私藏”等概念。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的讀者查閱《北齊書》《少室山房筆叢》等原始文獻,或通過專業詞典獲取更多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簿録》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記錄、記載。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簿」和「録」。其中「簿」部表示用于記賬記錄的物品,「録」部則表示記錄、記載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30畫,其中「簿」部有11畫,「録」部有19畫。
《簿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現代漢字複原古代字形後的寫法可能和原來有所不同。然而,《簿録》的繁體字形與它的現代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代,「簿録」的寫法是和現代有所不同的。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簿」部的寫法相對固定,但「録」部的形狀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略有差異。古代人們通過繁複的字形傳遞信息和記錄重要事項。
一些關于《簿録》的例句包括:
1. 這本簿録詳細記載了曆史上的重要事件。
2. 我正在整理一份簿録,記錄我們公司的日常進展。
3. 這部簿録是一位著名學者關于古代文化的研究成果。
與《簿録》相關的組詞有簿籍、簿記、録像等。近義詞包括記載、記錄、登記等詞語,而反義詞可以是忘記、删除、消除等。通過使用這些相關詞彙,我們可以更準确地表達和描述《簿録》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