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魚的意思、蠹魚的詳細解釋
蠹魚的解釋
亦作“蠧魚”。1.蟲名。即蟫。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 唐 白居易 《傷唐衢》詩之二:“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明 張景 《飛丸記·旅邸揣摩》:“夜窺得汗牛編學累絲,晝翻從蠧魚涎窮滋味。” 宋 陸遊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一:“卷書置篋中,寧使飽蠹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這東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裝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魚,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書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學》詩:“笥鎖蠧魚皆祖往,身從臯比又前緣。” ********* 《雜感》詩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魚。”
(3).啃書本。亦指死啃書本的讀書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枕席經史,沉湎青緗,卻掃閉關,蠹魚歲月,賞鑒家類也。” 清 唐孫華 《再疊隨庵韻》:“衰年髣髴燭光餘,猶向殘編作蠧魚。” ********* 《給臧克家先生》:“你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蠹的芸香。”
詞語分解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魚的解釋 魚 (魚) ú 脊椎動物的一類,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鱗和鳍,用鰓呼吸,冷血:魚蝦。魚蟲。魚網。魚躍。魚貫(像魚遊一樣先後相續)。魚雁(書信,信息)。魚米鄉。魚尾紋。魚目混珠。魚質龍文(喻虛有其表)。 姓
網絡擴展解釋
“蠹魚”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蠹魚(拼音:dù yú)并非真正的魚類,而是一種昆蟲,學名為衣魚(Lepisma saccharina),屬于纓尾目。其名稱來源于外形特征:身體覆蓋銀灰色細鱗,尾部呈分叉狀似魚尾,且常栖息于陰暗潮濕處如書籍、衣物中,因此得名。
二、特征與習性
- 形态特征:體長約1厘米,無翅,行動靈活,體表銀灰色,尾部有兩根細長尾須(形似魚尾)。
- 食性:嗜食含糖及澱粉的有機物,如紙張、書籍、衣物、谷物等,是常見的蛀蟲。
- 習性:怕光,喜潮濕環境,常見于古籍、衣櫃、糧倉等場所。
三、文化寓意
- 比喻義:因蠹魚以蛀蝕為生,常被用來比喻危害社會或國家的蛀蟲,如“巨蠹”指禍國殃民者。
- 文學意象:古人常以蠹魚自嘲或抒懷,例如:
- 郁達夫《雜感》:“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魚。”
- 白居易《傷唐衢》:“今日開箧看,蠹魚損文字。”
四、别稱與異體字
- 别稱:白魚、壁魚、書蟲、衣蟲。
- 異體字:螙、蠧(均讀dù)。
補充說明
“蠹”字本義為蛀蟲,引申為侵蝕、破壞。蠹魚因其食性特點,成為古籍保存中的常見難題。如需進一步了解防治方法,可參考相關昆蟲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蠹魚》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一種能夠蛀蝕木材的昆蟲。它的部首是蟲,共有14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其古時的寫法有所不同。如今,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蠹魚」。這個詞可以用在例句中,比如:「木屋中有一條蠹魚,需要趕緊處理」。
相關的組詞有蠹木、蠹害等,它們都與蠹魚的意思有關。近義詞是「食蟲」,也指能夠蛀蝕木材的昆蟲。反義詞可是沒有的,因為蠹魚指的就是蛀蝕木材的昆蟲,沒有相反的意義。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