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貧約的意思、貧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貧約的解釋

(1).貧窮。《左傳·昭公十年》:“國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宋書·後妃傳·孝懿蕭皇後》:“初, 高祖 微時,貧約過甚, 孝皇 之殂,葬禮多闕。”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陽大明》:“ 明 謝曰:‘身居貧約,且在父喪,不敢覬富壽也。’” 清 程先貞 《和蕭韓坡谒夷齊廟》:“扣馬一言違,何如貧約死。”

(2).指窮困的人。 元 歐陽玄 《元贈奉議大夫樞密院判官骁騎尉追封浦江縣子鄭府君墓碑銘》序:“性勤儉,任事不憚勞,有餘即好施,見裡之貧約,必思有以賑之。”

(3).簡樸。《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基 佞敏得君,日貴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貧約,一不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貧約"是由"貧"與"約"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特指經濟困窘且生活儉樸的雙重狀态。該詞最早見于漢魏典籍,現作為書面語保留在現代漢語體系。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貧約"定義為"貧窮儉約"的複合義項,指物質匮乏與節制用度的雙重特征(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10冊)。《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描述士人階層在困頓中保持節操的生活狀态。

二、單字溯源 "貧"在《說文解字》中釋作"財分少也",甲骨文呈現房屋内存放貝币極少的意象;"約"則從糸部,本義為纏束,引申為節制約束。《說文解字注》強調二字組合後産生"因貧而儉"的語境限定(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三、古籍用例 《後漢書·韋彪傳》載"彪清儉好施,祿賜分與宗族,家無餘財,世稱其貧約",展現士大夫清廉自守的形象(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五十二)。《宋書·孝義傳》"家世貧約,兄弟采梠自給"則反映普通民衆的生存狀态。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歸入書面語範疇,多用于曆史叙述或文學作品。在語言實踐中,"貧約"常與"顯達"構成反義對舉,如"不慕顯達守貧約"的詩文表達(來源:語文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網絡擴展解釋

“貧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貧窮(、、)
指經濟困窘、生活匮乏的狀态。例如《左傳·昭公十年》提到“國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意為國家将糧食分給貧困孤寡之人;《宋書》中記載“高祖微時,貧約過甚”,描述人物未顯達時的窮困境遇。

2. 指窮困的人(、)
作為名詞使用時,代指貧困群體。如元代歐陽玄在碑銘中寫道“見裡之貧約,必思有以赈之”,強調對貧困者的救濟。

3. 簡樸(、)
形容生活作風節儉樸素。例如清代程先貞的詩句“何如貧約死”,暗含安于清貧、不求奢華的品質。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可通過參考漢典和《夷堅乙志》《宋書》等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循綁紮寶塔菜标式槟榔不奈煩材猷層峙馳風丑飾出處徂輝大東逮賤打開當家理紀倒斃稻園地理要素發魁方外友扶疾府鎮感佩光榮花豪民衡度淮鄉兼官謹凜九二九路凱凱懇直叩診潰渱力敵勢均靈頭旛臨危緻命埋羹太守破家縣令裒益挈然親和容畜阮太守閃屍善哉神構石牌樓庶揆攤番廷訊吐哺網墜為行穩順誤筆遐曆小暄